獨家專訪》親揭電商布局 「只要對集團加分都會考慮」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去年陸續入主雅虎台灣和網家,他罕見接受《今周刊》專訪透露,只要是對集團有加分的資源或公司,都是他考慮的選項。 撰文‧陳葦庭 群雄逐鹿、有意一統台灣零售業江山的戰爭,正打得火熱,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是最具實力左右戰局的指揮官。 「隨著科技急速發展,為打造全通路的生活品牌,提供顧客更即時、更便利、更價值的全方位消費體驗,未來將伺機投資相關產業,以迎接數位經濟及AI經濟時代的來臨。」四月底,羅智先在統一超最新公布的年報中,向股東如此宣示。字裡行間似乎暗示,台灣零售產業還有大片江山等著被納入統一集團版圖。 羅智先領軍的統一超,在二○二四年達成了幾項重要里程碑。在營運據點上,開出具紀念意義的第七一一○家7-ELEVEN門市,並且讓所有門市與海內外電商平台串聯,建構起綿密的便利取件平台;在OPENPOINT生態圈經營上,會員數突破一八○○萬人,且會員貢獻與活躍人數持續創高;數位發展方面,則導入影像辨識技術,嘗試以AI配合手機結帳。
▲現年68歲的統一董事長羅智先,近年收購動作頻頻,將家樂福、網家、雅虎台灣都納入集團事業版圖。攝影·吳東岳

談併購思惟
培養數位素養為未來做準備 種種進化與突破,也充分體現在營運績效上。統一超二四年合併營收高達三三七九億元,稅後淨利一一五億元,雙雙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等數字,也都比二三年更加出色。 統一企業二四年個體營收則達五一○億元、年增四.九%,稅後純益二○七億元、年增十二.七%;集團合併營收六五七六元,EPS三.六四元。 優異的經營成果,也讓過去常予人穩健、甚至保守形象的羅智先,更為直接地展現帶領統一超稱霸零售業的企圖心,「從前年(二三年)起算,未來五年大概會是資本支出最高峰。」今年三月,羅智先在法說會上大方分享。 統一超自二二年起,確實動作頻頻,當年中先以三一一億元併購家樂福,為市場投下震撼彈;接著在去年,又分別斥資三十二.五億及二十億元,投資雅虎台灣、入主本土電商二哥網家(PChome)。 對於思慮縝密、習慣謀定而後動的羅智先來說,幾筆資本支出,用意除了外界看見的整併線上線下零售之外,背後勢必有一套完整布局。作風一向低調的他,罕見地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闡述促使他出手併購的思惟,以及未來的經營方針。 對於併購家樂福、入股網家、與雅虎台灣成立合資公司等決策,羅智先不諱言,是要「為未來做準備」。 「未來的經濟活動中,數位驅動的經濟模式和行為,一定會超過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規模和範疇,(種種動作)一方面讓我們集團的同仁熟悉這種氛圍和環境;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家基本的數位素養,以適應未來的機會和挑戰。」羅智先說。 除了因應未來挑戰之外,羅智先也強調,統一集團在實體通路已有相當布局基礎,上述決策則有如為集團成員注入不同基因,「如果在數位平台上也能夠多一些發揮,就有機會讓我們現有的業務,延伸到另外一個空間維度,或許這就是大家所談的虛實整合。」 一位熟悉羅智先的知情人士透露,經營風格沉穩、講究明確目標的羅智先,近年看著台灣電商銷售額,因為一場疫情而加速成長,從一九年的二八七三億元,飆升至二三年的五○三五億元;加上本土電商一哥momo,只花了十年時間,就超車網家,如今後頭又有酷澎、蝦皮等外商追兵,長年穩居實體通路霸主的統一,自然也感受到壓力。 「他很怕實體通路變小,未來有一天『通路王』的地位將會易主。」該人士透露,為了鞏固王者的地位,羅智先搖身一變,從帶領集團調整體質的剪刀手,成為不斷尋找機會攻城掠地、想方設法完整集團事業體的併購王,超車網家,如今後頭又有酷澎、蝦皮等外商追兵,長年穩居實體通路霸主的統一,自然也感受到壓力。 「他很怕實體通路變小,未來有一天『通路王』的地位將會易主。」該人士透露,為了鞏固王者的地位,羅智先搖身一變,從帶領集團調整體質的剪刀手,成為不斷尋找機會攻城掠地、想方設法完整集團事業體的併購王,「統一製造第一名、實體通路第一名,就差線上了,所以他勢必會無所不用其極補上這塊拼圖。」談兩家賠錢電商
擁有數位經濟的人才資源 既然羅智先非出手插旗電商不可,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大概就是,「為什麼選擇這些標的?」畢竟向來不做賠錢生意的羅智先,這次投資入主的,是兩家面臨虧損的電商事業。 對此,羅智先的解釋是,無論雅虎或網家,都曾在業界輝煌一時,只是目前發展遇上逆風,「但是過去所累積的能量和底蘊,卻都還是存在,特別是在人才資源方面更有相當的儲備,這些是我們集團將來發展數位經濟的堅實基礎。」在羅智先的想像中, 當下在實體環境所創造出的人事物,未來都有可能在數據經濟模式的大世界裡被複製,再加上予人想像空間無限的AI經濟輔助,更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上,發展既有或新生的事業。 講到這裡,羅智先的盤算逐漸明朗,這兩筆投資的效益,並不著眼於短期利潤,而是為了延攬能協助統一集團發展未來事業的關鍵人才;在統一集團資源挹注下,曾引領時代的電商團隊,不僅有機會重返榮耀,甚至可能更上層樓。
談外送平台布局
拉近消費者距離比超商方便 談到新生事業,不免讓人好奇,羅智先的併購布局是否還有續集。例如去年底公平會禁止Uber Eats與foodpanda合併案後,市場就盛傳,統一集團是foodpanda的潛在買家之一。 面對未來是否可能求娶foodpanda這個問題,羅智先沒有直接回應,先繞了一圈表示,身為生活產業業者的天職,是拉近與消費者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就這點而言,外送在某些方面確實比超商更方便,無論外送市場或現有的實體通路,都有存在價值,統一超旗下的外送平台foodomo,就帶給他許多實務體驗和智慧。 但對於集團有沒有機會引進新的夥伴或資源,甚至併購其他的平台,羅智先強調,「只要這種整合,對於集團的整體運作能夠產生加分作用的,我們都會嚴肅思考。」 至於現正進行的企業收購,羅智先則以哲學口吻說,企業整合從來就是合意進行,「有緣分的就能聚在一起共事。」 一手忙著壯大集團,另一頭,羅智先也不忘持續扎穩根基。 在亮眼的營運數字下,資本市場也給予統一集團正面評價。統一企業股價去年七月一度攀升至九十二.八元高點,相較年初成長約二五%,市值也正式突破五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即使今年股價修正回檔,至截稿日(四月二十九日)市值仍居第十五名。這印證了羅智先過去幾年的經營方針,以及去年一系列的併購決策,獲得投資人廣泛認可。 四月二十五日,統一企業發布年度營運報告書。羅智先在當中提到,今年營運重點有五大策略,包括品牌價值強化、獲利能力提升、市場機制維護、平台經濟建構和社會責任參與。其中,最受各界關注的,就屬平台經濟建構中所提到的,精耕實體通路,加速布建電商平台,並善用集團物流資源。 羅智先深知,要打造亞洲流通生活大平台,完善的物流系統絕對是重中之重。 二三年起,統一就陸續投入數百億元,在台南、台中、桃園興建大型物流園區。其中,台南新市大型物流園區預計今年起就會陸續啟用。「就像是統籌的水庫營運中心,核心功能就都適用於實體或者電商。」羅智先用水庫比喻這幾個大型物流園區。
▲統一位在台南新市的大型物流園區,最快今年就會開始營運,有助於集團推動虛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