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女股神」專訪

角落磨眼光,押中特斯拉、穩定幣


文●陳慶徽 攝影●郭涵羚

她,五十九歲才創立自己的基金公司方舟投資(ARK Invest)。

她能在特斯拉虧損時,喊出超過當時股價十二倍的天價目標價,最後股價也如她預期達標;她也是穩定幣第一股Circle最早期的押注者之一,該公司一上市後,她一週內套現超過新台幣七十億元。

台灣今年興起的主動式ETF,她在二○一四年創辦方舟時就開始推出,旗下管理資產規模,一度是同類商品中的世界第一。

大家都說她是女股神,但跟巴菲特專注買被低估、有穩定現金流與護城河的企業不同,她敢於押注當下市場尚未埋單的新科技與技術,兩個人都做長期投資,但概念南轅北轍。


凱薩琳.伍德
出生:1955年
學歷:南加州大學金融與經濟學系
經歷:避險基金Tupelo Capital合夥人、聯博資產管理全球主題策略投資長
現職:方舟投資執行長

方舟投資創辦人兼執行長凱薩琳. 伍德(Catherine Wood)接受商周專訪時,前一晚幾乎沒睡,「我早上(凌晨)還在聽輝達的電話會議,我聽了一整場。」即便身為旗下已推出十二檔ETF產品的資產管理機構負責人,她還是會用功掌握所有訊息。

伍德這次閃電來台,是為了宣傳方舟與中信投信聯手推出的海外第一檔主動式ETF產品,她所到之處,路人都會拿起手機拍攝,宛如巨星。事實上,方舟投資在當今華爾街,也宛如一方受到大批投資人追捧的宗教品牌。

她善於押注顛覆創新技術,單看二○二○年,方舟基金報酬率是同期標普五百指數的逾九倍;在資產管理規模上,更一度勝過摩根大通等老牌同儕,攻占全球最大主動式ETF資產管理公司寶座。


以大膽押注聞名,看好技術匯流
稱台灣正是AI的心臟,機會大爆發


她的眼光是怎麼練成的?她說,匯流(Convergence),是最重要的關鍵字。

雖然是以「女股神」的名號出名,但伍德其實是念經濟學出身。

她的股票分析職涯,更是從沒人關注的角落起家。

伍德回憶,最初她從經濟學家角色轉任股票分析師時,只能在同事負責關注的股票範圍外,找到自己可以追蹤的標的,「我像是在桌子底下的小狗,只能尋找一些掉落的小肉屑。」

不過,正是這樣的起點,讓她找到了未來的黃金。

當時,湯森與路透兩大集團正要合併上市,所有分析師都把它歸類為資料庫與出版公司,並沒有人想要負責,而她接下了挑戰。隨後,該集團成為全球最指標的數據集團之一,股價至今的漲幅超過三倍,這個選擇,也引導著她跨入了大數據與網路公司的研究。

她說,當年的路透是出版與科技的匯流,現在的醫療領域則出現醫療與科技的匯流,「醫療分析師不喜歡科技、科技分析師不喜歡法規,這正是當今最大的機會所在,因為AI最深遠的應用場景,很可能就落在醫療領域。」

她現在看好包括機器人技術、能源儲存、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生命科學領域等方向,這背後有數種技術在融合。比如,特斯拉旗下擁有無人駕駛計程車平台,有機器人技術加上電池儲能等技術,再配合人工智慧驅動,市場規模就會超過八兆美元。

伍德說,她的職涯,其實都在學習著如何把各種跨領域的點串聯起來。

當不同的點加在一起,會產生新的機會。

這次來台,她直言,台灣現在正是AI的心臟,正在持續推動一場史上最驚人的全球科技轉型。

我們好奇,她怎麼透徹理解這些點的本質,才能看清這會是泡沫,還是可以投資的未來?

她分享自己研究團隊的組合邏輯。一般來說,產業分析師都是以產業或是產品區分工作範圍,例如手機、伺服器或是網通產業,不過在方舟,則是以「技術別」來區分。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相信這些技術會跨產業擴散,隨著成本下降,會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伍德說。

她也十分相信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門檻。「 教一個火箭科學家或生化工程師如何閱讀財報,比教一個MBA(企業管理碩士)什麼是火箭科學或生化工程要容易得多。」


▲方舟投資執行長伍德在台灣首次公開演講,吸引滿座人潮,她所帶來的是台灣第1檔投資海外股票的主動式ETF產品。

逆勢以技術分類,組分析團隊
大方分享自家研究,確認提出正確假設


攤開方舟的研究團隊名單,以他們首席投資策略師查爾斯.羅伯茨(Charles Roberts)為例,他曾創辦過受知名創投a16z投資的癌症檢測新創,以及被上市公司收購的生技公司,他的背景,就是伍德組建團隊邏輯的印證。

要讓自己站在最前沿,就不能窩在家裡判斷。不同於同業將自家研究報告視為珍貴資產,方舟選擇直接把研究報告免費釋出,除了大方接受媒體採訪外,團隊成員甚至還會親自在社群上回應投資者、第一線產業人員的問題。

「我們公開研究,為的是想知道創新者如何看待這些論點,以及確認我們是否做出了錯誤的假設。」伍德透露,方舟團隊每週也會定期與各產業專家開會,針對投資研究進行辯證。如科學家會透過不斷做實驗與論證來追求真理,方舟要追求的,就是真正有望改變未來,創造股票上漲空間的標的。

伍德以電動車為例,她強調,當初方舟敢大膽押注特斯拉,並不是因為盲目信仰,而是看到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正在壓低電動車電池的成本,當該零組件成本降低,電動車的大量生產就會更快出現。

要掌握前沿,就要與在產業第一線的人互動。曾與伍德多次開會的中信ARK創新主動式ETF經理人唐祖蔭表示,即使伍德已躋身全球最知名的投資人行列,但在與人對話時,不論階級,她都能不厭其煩的溝通理念,平日也會見到她大方在社群上發文與人互動。

曾被批財富毀滅者、流失百億美元
經歷大起大落,她反思:忽略再平衡


當然,女股神也遭遇過低潮。

伍德坦承,像是疫情間竄紅的視訊軟體Zoom、遠距醫療服務公司Teladoc,都是她曾經看好並押注,最終卻沒有兌現投資期待的失敗標的。

除此之外,經歷過疫情後的狂飆,隨著聯準會的瘋狂升息,市場的便宜資金開始退場,方舟持股更是直接受到重擊,上百億美元從方舟的管理資產中流失。

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在二○二四年甚至撰文稱方舟是投資人的「財富毀滅者」,市場也有人把伍德押注高估值科技股的風格比喻為在坐雲霄飛車。

曾獲得多少掌聲,在逆風時,就會有多少噓聲。「我知道漲勢已來得太快、太過頭,但我是否知道我們會面對到比二○○○年網路泡沫還大的回檔,我不知道,但它依舊發生了。」經歷管理資產的大起大落,伍德坦然指出,事後他們認為「再平衡」,是當初自己忽略的課題。

她回憶,在當年經歷公司管理資產大幅滑落的衝擊後,公司內部擬定了再平衡的守則。當公司股價過高、部位膨脹、超過設定比例時,就該適時獲利了結;相反的,當看好標的被市場賣出時,也可以適時回補。

唐祖蔭形容,伍德的操作風格是擇善固執,會堅定押注看好標的,不過,近年他觀察,方舟同時也開始會適時減碼看好的持股,如今年熱門的穩定幣概念股Circle,這也反映出該機構在震盪後的學習。

擇善,可以固執,但須拿捏力道,才能真正擁抱創新果實。

伍德甚至強調,投資人應把方舟的產品,視為自己持股中的衛星配置,透過比例控制投資金額,來降低波動。

「大盤(權值股)都是(已經)成功的公司,但方舟投資的是未來(可能)成功的公司。」唐祖蔭指出,對於多數部位都配置在大盤指數的投資人來說,方舟的策略,不妨可以做為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縱然方舟旗下的指標產品「方舟創新ETF」(ARKK) 迄今尚未回到疫情間的股價高點,但今年截至八月底,該產品寫下了超過三成的漲幅,同期間標普五百指數漲幅則僅有它的三分之一。

「真理必會獲勝。」這是伍德最常與團隊分享的話。

伍德說,自己在念書時最喜愛的科學家是哥白尼,他是人類史上首位建立完整「日心說」論述、推翻「地球是宇宙中心」論點的科學家,雖然率先洞察到真理,但他在世時,此番論述從未得到重視。

她想讓自己的人生如哥白尼一樣,能勇於探索真理,但不願只有少數人看到方向。

在現在的混亂時刻,她看見台灣的機會與潛力,甚至認為全球股市的多頭將繼續推進。女股神的預言是否會準確,就待時間證明。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973期2025/9月 第1498期

本文摘錄自‎

華爾街「女股神」專訪

商業周刊 第1973期

2025/9月 第14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