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國工作,我能給的資訊有限,畢竟每個人念的科系不同,出路也不一樣。
▲在國外不管工作唸書,難免都會有文化不同導致的挫折跟無力,偏偏卻又踩在人家的土地上。所以讓自己強壯起來,把所有的困難都當作挑戰。
但是我可以以自己在柏林網路及科技業的經驗,提供以下建議:
一、國外學歷不是就業保證,自我充實更重要
憑台灣學歷,要在歐洲找工作確實有難度,但學歷並非公司的唯一考量。很多公司為了發展其他歐洲國家的市場,傾向雇用來自東歐或南歐的商管人才,而對於中小型企業或新創公司而言,通常不願意投入太多成本請外國人來工作。
另一方面,有歐美學歷,證明自己的語言能力可以融入國外的工作環境,但同樣不代表求職之路就一帆風順,還是要看從事的專業與過往的經歷。以商科來說,由於專業強度低,除非曾在知名公司擔任要職,否則國外學歷依然不是就業保證。
當然,如果是像工程師或設計師,身處專業工作人力較為缺乏的歐洲,非歐系學校的畢業生仍然有機會。前提是:你能夠證明你的專業技能比競爭者優異。
在柏林,英文能力強就有機會找到工作,但是因為不諳德文和其他歐語,對企業來說相對就較無開發其他市場的潛力,所以薪水不會太高。
我建議,一定要增強專業技能與語言能力,光有溝通力跟簡報力絕對不夠,隨時要充實自己。
二、德文能力有利職場升遷
在柏林,英文能力不可或缺,至於德文要不要學,就要看工作內容和應徵的職缺了。
基本上,我還是會建議要學好德文。因為我觀察,
在這裡企業的升遷標準,很大部分還是看德文能力。
一個以德文為母語的老闆,自然希望信賴的部屬會講德文。
▲
Irene Yu/Irene的創業日誌與其它
女性創業家@FindEssence,專欄作家,在台北長大,從十五歲開始不安於室以不同的身份游走世界各地。學士念了歐洲語言,碩士奔波在柏林跟巴黎間念國際學程雙碩士,之前為某新創公司亞太區商務發展總監,2015決定辭職在柏林創業。 休閒時喜歡旅行、閱讀、吃、做菜、運動、舞蹈、電影跟音樂。
三、尊重文化差異,勇敢說出想法
我還在唸書時,有一堂專案課程,前後進行了一學期。我實際對題目的瞭解不多,既怕自己不夠好會影響組員,又感覺無法加入討論。正因為覺得比不上別人,我總無法堅持己見,也第一次感覺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德國同學絲毫沒有要幫助或禮讓我的意思。
一次課後討論,我跟德國同學發生爭執,由於他的態度強硬、說話直接,我感到無法接受,又氣又急,在現場就哭了出來。其他組員當下嚇到,開始開玩笑逗我開心,然後決定各自回家休息,下次再討論。
那次後,我很認真地思考:為什麼在西方社會裡,不會有人因為怕傷及你的感情,而順從你的意見?
後來我明白,
我哭了,代表我已經陷入情緒裡,也代表我此刻無法理性處理問題並且提出論點,我真正應該做的,不是讓情緒左右思考,而是應該要培養實力、強壯起來,並且勇於堅持自己的意見。
最後一次討論時,我們又意見不和了,這次我很理性地跟德國同學說了我覺得要改進的地方,他不贊成,但是我對他說我有理由堅持。在前期我缺乏經驗,以他的意見為主,但是經過三個月後,我對題目已瞭解不少,所以想要加入我的意見。最後他贊成我的想法,並且對於我在這三個月中的改變感到驚訝。
信心很重要,當你有自信時,你的同事或同學才會覺得你是有能力處理問題的。
四、想清楚,為什麼要來這裡找工作?
我相信,我在新興亞洲市場一定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對我來說,良好的生活品質跟環境是最重要的,新興亞洲的創意、文化環境真的比不上這裡。再加上在傳統的亞洲社會,我被要求不要表達太多意見,讓我很壓抑,反觀在歐洲的生活,我可以很自由地表達我自己。因此,了解自己的需求與定位非常重要。
五、訂立求職計畫,按時完成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都應該設個時限給自己,計畫在幾個月以內找到工作,有技巧、有效率的執行,讓生活藍圖更清楚。
六、多建立人脈網
求職不用天天去Networking,但是如果有發現跟自己求職方向相關的活動就多參加,主動打招呼、跟別人談話,有時可以藉此交到志同道合的好友。
七、從失敗的經驗裡成長
每一次的工作面試不管有沒有錄取,我都要求公司給回饋。如果我表現不夠好,我希望知道原因,從失敗的經驗裡成長。
謹記不要害怕失敗。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不管當下看起來多麼糟糕,都引領我們走向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跨。邊境的職場
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
2017/2月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