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最小超級電腦 台廠不缺席

便當盒大、算力高五倍


輝達推出最小超級電腦DGX Spark,由黃仁勳親自交給馬斯克。台灣供應鏈從晶片、散熱、電源到製造都參與。需求有多大?誰吃到商機?

文—楊孟軒 攝影—王建棟

最殺的邊緣了!AI裝置,上市十月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拜訪SpaceX位於德州的火箭工廠,將全球最小的超級電腦DGX Spark,親自交給馬斯克。馬斯克打開包裝、拿起只有巴掌大的DGX Spark,驚訝地問,「這是全部嗎?」

這一幕,彷彿是在致敬二○一六年,黃仁勳將全球第一台超級電腦DGX-1交給當時擔任OpenAI董事的馬斯克。

DGX Spark只有一.二公斤,但運算能力卻比重達六十一公斤的DGX-1高出五倍。等於把一台傳統伺服器縮到一個鐵便當盒大,算力卻不減反增。搭載輝達GB10 Grace Blackwell,AI算力可達到一千TOPS,能在地端對高達兩千億參數的AI模型進行推論,例如GPT3.5、GPT-4o、Llama3.370B等。等於能把一台超級電腦隨身攜帶,移動方便。

Digitimes分析師申作昊觀察,DGX Spark出現,把AI推理用伺服器的軟硬體堆疊縮小到個人桌上尺寸,目標轉向邊緣開發,不必進資料中心,是AI開發往個人化、靈活化的一項策略。調研機構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研究,二○二六至三二年,全球邊緣AI硬體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到二○.四六%。輝達領軍的DGX Spark為邊緣AI市場點了一把火,台灣供應鏈當然不會缺席。


▲黃仁勳把超級電腦縮小了,帶動企業、學術單位使用,擴大邊緣AI商機。

AI小鋼炮,微星大力搶進

DGX Spark平台使用的是輝達與聯發科共同設計的GB10超級晶片,目前有四家台廠宏碁、華碩、技嘉、微星,以及戴爾、惠普、聯想,可以在DGX Spark的架構下,開發自己的產品;代工廠包含和碩、緯創,電源供應商則有台達電等,就是台灣筆電供應鏈的基底。

以DGX Spark原型機為基礎,各家品牌廠的迷你超級電腦,外觀略有不同。微星工業電腦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文慧解釋,散熱的設計、天線的位置以及外觀,品牌廠有設計空間,只要效能符合輝達的認證。

相較於技嘉、華碩因搭上AI伺服器而市值大漲,在雲端AI處於落後的微星,特別積極搶進這次地端商機。

「微星是目前GB10系統供應商中,唯一自己設計開發與製造的公司,」黃文慧單手托著由微星開發、取名為EdgeXpert的超級電腦強調。

儘管不如GB200、GB300機櫃複雜,DGX Spark平台的工程挑戰在於,在一.二公升體積內,塞滿CPU、GPU、一二八GB記憶體和Gen5SSD,同時要穩定運作。

與iPhone17相同散熱技術

要兼顧散熱與效能,微星團隊初期每天都在試不同組合,最後採用一種與高階筆電、iPhone17相同的散熱方法。

這個由蘋果帶動的冷革命散熱法,是在一片金屬均熱板內注入微量液體,貼在GB10晶片模組上,晶片發熱時,液體會吸收熱能成為氣體,將熱均勻分布到均熱板周圍,再透過三根導熱、兩個風扇,把熱能帶出機構之外。

就連排風孔的孔徑大小、配置,也經過多次模擬,滿足散熱的同時,兼顧安規、防塵與外觀。表面溫度被控制在攝氏五十一度以下,不會燙手。

個人的超級電腦強調可攜性、需要頻繁移動,微星甚至請一名一百公斤的同仁站上EdgeXpert,來確保堅固程度。

另一項挑戰是開發期程緊湊。黃文慧回憶,DGX Spark架構在三月輝達GTC發表,輝達立刻開始尋找合作廠商,希望在四到六個月後量產,開發時程僅約電腦產品的一半,時間相當緊迫。

微星為了搶時間,當樣品晶片抵達桃園機場,團隊成員直接前往機場清關,第一時間將晶片帶回桃園廠產線上線測試。甚至讓研發團隊直接進駐工廠,「我們RD都變成像作業員,」黃文慧形容,遇到緊急驗證時,工程師直接在產線邊領料、手工組裝、現場測試,確保即時回饋與修正。

微星在顯卡和電競筆電時期,就和輝達有緊密合作,也因此,當輝達往桌上電腦方向走,「他釋出善意,我們就馬上接球,」黃文慧強調。


▲輝達架構迷你超級電腦預先安裝AI軟體工具,強調隨插即用。

醫院、學術機構、新創都在用

輝達統計,全球有四百萬開發者依賴輝達的生態系,而這台迷你超級電腦主打的,正是「使用者友善」體驗。像戴爾的產品,就強調每台系統都預先安裝CUDA、JupyterLab、Docker與AI Workbench等軟體工具,讓使用者從開箱到投入生產力,只需要數分鐘,有即插即用的便捷。

但回到實際面,這項全新產品需求有多大?產品上市近兩週,科技產品內容創作者、美國鄉民論壇Reddit、甚至輝達官方開發者論壇,都曾出現質疑DGX Spark性價比與效能的討論。包括投入甚多的微星也沒有給出確切數字。

黃文慧剛從北京飛回台北,因為EdgeXpert的巡迴發表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已在瀋陽、西安舉辦。微星在美國、歐洲、日韓、東南亞,也同步舉辦產品發表,他不諱言,的確看好這台機器的潛力,「可是必須像傳教士,面對面跟使用者解釋機器優點、應用的場景,還要一段時間醞釀。」

事實上,微星已經和南部醫院、北部金融新創,以及美國東北部學術機構談好合作。

微星資訊中心副總經理林錫龍舉例,他們和醫院洽談過程,發現每一個科別、護理站,甚至病歷室,都希望有一台。除了病歷本身就有機敏性,不適合上傳雲端,應用場景包含協助醫生更快速、正確地產出病歷報告,並在系統化管理後,讓接手的護理人員能清楚明白醫囑內容。

對學術機構而言,研究生過去要排隊使用超級電腦,做AI模型訓練,現在有了便當盒大小的個人超級電腦,可以裝在書包、帶回宿舍,完成模型的雛型測試。

在代表輝達旗艦的DGX陣營,總算有了地端的解決方案,最小超級電腦DGXSpark平台,有筆電品牌廠推廣、也有具體的使用場景,接下來考驗的就是市場的接受與擴散的速度。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11月 第836期

本文摘錄自‎

輝達最小超級電腦 台廠不缺席

天下雜誌

2025/11月 第8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