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里長伯讓ESG變文化

國泰金控>十四年長跑,百萬人走出永續路


國泰金控今年奪下「天下永續公民獎」金融組冠軍,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總經理李長庚作為幕後功臣,怎麼推動這場十多年的企業永續馬拉松?

文—盧沛樺 攝影—王建棟

十四年前,李長庚升任國泰金控及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時,這家金控即將邁入五十歲,作為新任舵手的他,正思索如何延續過去半個世紀的榮光。

他意外地找到答案:積極扮演「企業公民」。

那一年,是國泰金控投入永續的濫觴,成立「國泰金控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第一次開會,大家都感到迷茫,要做什麼我也不知道,」李長庚不禁笑道。

當時只有幾位同仁翻查國外資訊,研究企業公民的定義與做法。沒人知道未來這條路會走多遠,但李長庚心裡很清楚,要玩就玩真的,不能玩假的。

當年一個念頭,如今滾成難以想像的洪流。從當年拉著企業客戶減碳開始,到鼓勵員工改善體檢紅字,推動減重、健走,再拉進同仁家屬、協力廠商、保戶一起響應,如今累計近百萬人次參與、超過兩千四百億步。

今年,國泰金控在「天下永續公民獎」拿下金融組第一名,寫下歷來最佳成績,也在「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三大構面,拿下金融組冠軍。

今年初,國泰金控新設「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八月再成立永續長職位,由李長庚親自兼任。他解釋,這些新動作,是國泰要把永續做大、做深的承諾。


▲面對五代同堂、不同學經歷背景的混齡職場,國泰金控致力於打造共融和諧的職場環境。

國泰金控
成立/2001年
董事長/蔡宏圖
總經理/李長庚
主要業務/保險、證券、投信等金融服務
成績單/2024年淨收益3577.17億、稅後淨利1112.27億

擴大董事會參與永續

一項關鍵的改變是,永續委員會從原本一名獨立董事參與,到現在新增一個由所有獨董主導的發展委員會,擴大董事會的參與。「他們不必等我們事後報告,而是事前就參與討論,」李長庚解釋。

其實這對國泰金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國泰金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很早就讓獨董參與,李長庚曾被獨董問道,「你們作業風險這些狗屁倒灶的事,為什麼要讓外面的人知道?」但李長庚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企業長青,只要做好兩件事:找對未來發展方向和避免致命錯誤,有外面的眼睛,比起只有自己一雙眼睛在看,風險會小得多。

「好的,大家繼續努力;不好的,想辦法改善。這件事做到了,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礎就有了,」李長庚篤定地說。

而國泰投入永續的規模,曾讓董事大開眼界。李長庚記憶很深,有次董事親自參加季會,見到現場超過百名員工,場面盛大,令他驚訝不已,也更肯定國泰在永續動員的能量與決心。

跟大多數企業一樣,國泰最初投入ESG,是從能源轉型起步,鼓勵投融資企業降低化石燃料使用。但這些年,國泰的觸角愈伸愈廣,從氣候走到健康與培力,溝通利害關係人也從客戶擴大至員工、社區。

橫跨五個世代的員工培力

「國泰超過六十歲了,現在是一個五代混齡的職場,」國泰金控副總經理翁少玲笑道。這個近五萬人的龐大組織,除了跨世代,還跨背景。內部統計,二○二三年後的新進人員,已涵蓋大學所有學群,連生物資源、藝術、遊憩運動人才都有。

多元是創新的動力,也可能是管理的雷區。不同世代與背景的交會,最容易產生摩擦。國泰選擇正面迎擊,兩年前啟動「共融小鎮」計劃,為主管打造共融領導力課程,副總到基層經理都要上課。

透過工作坊,讓主管發覺無意識性別偏見,例如「女性比較細心,校正文件最好找女生」。工作坊也會教主管,設計跨世代協作的專案,看見彼此的長處。

翁少玲舉例,從前若要資深同仁改善工作流程,多半會叫他們自己想辦法,但現在找來資深和年輕同仁合作,年輕人以科技力幫資深同仁提升效率,資深同仁的經驗也能被看見。「這樣一來,年輕人也有成就感,」翁少玲說。

「其實只要願意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解決,」身為四年級生的李長庚,一點也不認為國泰主管學習共融領導力會是難題。

為了聽見基層同仁真實心聲,國泰除了年度調查,還在新人入職一個月、三個月及績效回饋後,進行問卷,捕捉潛在問題。

李長庚也親上火線。每季他都化身「金控里長伯」,跟上百名員工面對面,回答從「為什麼薪水比別家低」到「遇到主管或同仁擺爛怎麼辦」等尖銳問題。

「超過六成以上同仁,認為直球對決的溝通有助增加對公司的認同感,」翁少玲補充。特別是二十五到三十四歲的員工,對透明溝通、公平機會與心理安全感的期待,顯著高於其他世代。

輔仁大學永續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楊君琦觀察,國泰在DEI(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推動上有明確節奏,不是短期口號,而是有系統、有步驟地耕耘,連其他金融業也肅然起敬。


▲14年前想讓企業永續長青的念頭,讓總經理李長庚成為ESG傳教士,改造國泰金的DNA。

不擔心ESG退潮

經過十多年長跑,李長庚最開心的,不是拿獎,而是看到ESG融入組織文化,從單一部門的事,變成整個集團共同的語言。

他記得疫情前的某年,永續季會首次開放旁聽,沒想到名額一開放就秒殺。「來的都不是永續部門的人,我真的很感動,」李長庚記憶猶新。這讓他有感而發地說,即使他不在其位,也不擔心永續發展會斷鏈。

「當ESG inside成為文化,它就會自然而然變成良性循環,」李長庚說。

面對國際綠色退潮,他態度篤定,放在歷史長河,這只是雜訊,環境永續、社會共融是普世價值,不會輕易改弦易轍。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11月 第835期

本文摘錄自‎

金控里長伯讓ESG變文化

天下雜誌

2025/11月 第8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