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戰力再升級 中高齡成就職場新主力

科技加值銀髮力,釋放職涯續航價值


臺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交織挑戰,中高齡者成為支撐勞動力的重要力量。透過友善制度、職務再設計與彈性工時,中高齡勞動者得以將經驗與專業再度轉化為職涯能量。

文 方文章 圖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在臺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挑戰的當下,愈來愈多中高齡者選擇不急於退場,而是以自己的節奏與專長重新投入職場,實現更多人生價值與可能性。以下3 位勞動者的真實經歷,不僅展現銀髮族的就業潛力,也為企業與政策方提供深刻啟示。


▲66歲麥子姐持續在職場中貢獻所長。她鼓勵同齡者勇於嘗試:「年齡不該是退場的理由,職場依然可以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3段人生再出發 銀髮勞動展現多元價值

1. 66歲麥子姐:從家庭主婦到社工伴侶

66 歲的麥子姐原是家庭主婦與志工媽媽,後來加入紅心字會擔任居家服務員,陪伴獨居長者,提供日常支持與心靈陪伴。隨年齡增長,她轉向較輕負荷的服務內容,公司則依她的體能與專長調整班表,並協助申請「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讓她持續在職場中貢獻所長。她鼓勵同齡者勇於嘗試:「年齡不該是退場的理由,職場依然可以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2. 73歲胡春德:退休後再出發的廠務助理

73 歲的胡春德退休後重拾職涯夢想,但因年齡常被企業婉拒。透過高屏澎東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的協助,他接受職涯諮詢與媒合,進入塑鋼門片製造業擔任廠務助理。企業申請「僱用獎助」與導入「師徒制」,降低工作門檻,讓他發揮管理與協調專長,成為團隊溝通橋梁。他不僅找回自我價值,也為企業穩定運作注入成熟經驗。

3. 61歲邱淑芬:飯店主管轉身成零售銀髮力量

曾任高階飯店主管的邱淑芬,退休後因健康調養暫別職場。之後她進入無印良品從事彈性兼職,從商品陳列到收銀,將過往服務經驗轉化為顧客服務的優勢,成為門市人氣熟齡顧問。她相信只要保持熱忱與


▲73歲胡春德退休後重拾職涯夢想,進入塑鋼門片製造業擔任廠務助理。

劉玉儀指出,企業唯有積極運用中高齡人才,才能在勞動結構轉變中維持競爭力。

勞動力結構轉變 中高齡者成經濟續航主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組長劉玉儀指出,臺灣正與全球同步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雙重壓力,中高齡勞動力成為維持經濟活力的重要資源。

1. 人口老化與勞動力收縮

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年輕勞動力不足,使勞動結構出現斷層。根據主計總處資料,截至2025 年8 月,45 至64 歲勞動參與率達68.3%,65歲以上則達10.3%,較2020 年12 月《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施行前(亦即2020 年11 月)分別成長4.03 與1.18 個百分點。雖然65 歲以上高齡者勞參率增幅不大,但劉玉儀指出,在中高齡人口快速成長,也就是分母數規模不斷激增的背景下,這樣的成長已屬難得。

2. 中高齡者的價值與產業契合

相較年輕族群,中高齡者在責任感、穩定度與經驗傳承上具有優勢。許多產業職位,如客服、監工、品質管理等,更需要的是人際互動與細節掌握,而非高度體力投入,與銀髮族特質相得益彰。

3. 勞動市場轉型契機

劉玉儀指出:「企業若仍堅持僱用年輕人、不改變用人策略,將難以因應未來的勞動結構。」

制度強化實施面 法規、補助與就業支持同步

1.《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的推動

自2020 年12 月施行以來,該法明文禁止年齡歧視,並規劃九大章節、分齡分策略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從45 歲即開始適用相關補助政策,包含就業促進、職業訓練、再就業支持等。

2. 分齡分策略的獎助措施

勞動部採三段式分齡政策:

45 至54 歲:以現行措施持續推動,提供就業獎助與訓練補助。

55 至64 歲:新增計畫加強推動,希望延緩退休、加強留用誘因。

65 歲以上:鼓勵退休後再就業,提供繼續僱用補助、部分工時與職場支持。

例如:「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在2021 年上路後,第一年補助1,158 名64 歲屆齡者延後退休,至2025 年度已補助2,585 名,受補助人數逐年成長(新冠疫情期間除外),留用效果顯著。

打造友善工作現場 改善流程、提升適配與效率

劉玉儀再舉例,勞動部提供「職務再設計」服務與補助,針對在職的中高齡及高齡員工可能有記憶力下降、視力退化、體能不足等因素,協助企業為中高齡員工調整設備與改善工作流程,補助金額每人每年最高新臺幣10 萬元。

此外,勞動部也自2024 年起陸續針對批發零售、餐飲、住宿服務等產業,發展中高齡職務再設計指引與用人說明書,幫助企業活用熟齡人才。

為協助企業建構友善職場環境,勞動部提供「職場支持輔導費」,補助項目包括專屬教育訓練教材、彈性工時調整、每星期至少1 次心理諮詢或關懷措施等。僱用每滿30 日,每人補助新臺幣3,000 元,最長12 個月,同1雇主每年補助最高為新臺幣30萬元。


▲曾任高階飯店主管的邱淑芬,退休後進入無印良品從事彈性兼職,將過往服務經驗轉化為顧客服務的優勢,成為門市人氣熟齡顧問。

翻轉年齡標籤 從補助走向共融文化

為破除年齡歧視,勞動部每年舉辦「友善就業菁采獎」,表彰在職務再造、世代共融等領域推動有功的企業。「我們不是只看給企業多少補助,而是希望真正打造接納中高齡者的友善文化。」劉玉儀表示:「針對已退休的65 歲以上高齡者是否願意重返職場,關鍵不在於薪資或經濟誘因,而是在於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型態與社會參與價值。勞動部積極規劃各種方式,讓高齡者可以選擇部分工時、彈性工時,或轉換到體力負擔較輕、門檻較低的服務業領域,取代以往高強度的製造業工作。同時工作型態也更加多元,例如:遠距工作、居家辦公、專案合作等,讓高齡者能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持續參與社會,發揮自身價值,延緩老化,實現更有意義的退休生活。」


▲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左二)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黃齡玉(右二)參加屏東就業博覽會。

迎戰長職涯新常態 彈性制度與技能傳承並進

企業如何因應中高齡就業新常態?劉玉儀建議,可從以下5 方面著手:

彈性排班與工作時間調整:提供部分工時、遠距工作、輪班制等彈性制度。

職務再設計與流程調整:降低體力門檻、提升使用效率。

導入師徒制與內部導師制度:讓中高齡者傳承經驗、培養新血。

職業訓練與數位學習:開設專為銀髮族設計的課程,包含數位工具、服務業技能等。

文化倡議與去標籤化:打破「年紀愈大愈難用」的迷思,轉化為「經驗越多越有力」的共識。

在快速變動的勞動市場中,中高齡者不再是「備胎」,而是實實在在的主力。透過政策扶持與企業轉型,銀髮世代正翻開人生新篇章,重新定義什麼叫做「職涯的黃金年代」。


❶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向企業說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協助措施補助計畫」。
❷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銀髮人才資源中心辦理駐點活動。

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2025/11月 第681期

本文摘錄自‎

銀髮戰力再升級 中高齡成就職場新主力

《經貿透視》

2025/11月 第6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