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百面相 人機共工時代來臨

從影像辨識到取代人力 自建模型數據展現實績


AI技術不再只應用於語言模型,各行各業紛紛導入並以實際數據不斷改良精進。從無人製茶、精品辨偽,到健康照護與運動科學,AI正成為關鍵的全能助手,協作提升效率與演算未來趨勢。

撰文‧羅之盈、林宣佑

照護:聊天自動讀出憂鬱 先進醫資串聯社區健康


每天早上,二、三十位銀髮長輩出現在高雄前鎮區路中廟社區的活動中心排隊,等待坐上可以鍛鍊身體的全身活化機。七十二歲的陳怡秀說,她跟著螢幕上的AI教練鍛鍊下肢一年多,改善骨盆腔活動角度,「原本跨不上機車後座,現在已經可以輕鬆坐上去!」

這些「活化機」連結AI系統,在評估社區長輩的身體組成和狀態後,會生成客製復建計畫,帶他們鍛鍊肩胛、骨盆腔⋯⋯,儼然成為社區裡搶手的AI健康幫手。

活化機只是先進醫資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雄健康共照雲」其中一項功能,事實上,透過串接通訊軟體LINE,共照雲還能推播使用者個人化健康資訊。


▲社區志工會協助長輩使用器材測量身體數據,再上傳到共照雲資料庫,取得個人化的健康建議。先進醫資提供

共照雲整合多元服務
關懷心衛線上里長通報破千案


先進醫資創辦人黃兆聖認為,共照雲就是照護系統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長期累積大量本土健康數據後,其他醫材廠商、臨床機構的技術就能在平台整合,無須從零開始,不但降低開發門檻,也能提供民眾更多元服務。

高雄市做為共照雲發展的初始基地,從疫情時期開始發展AI數位治理,設有AI里長自動關懷,協助里回報需求,一路以來累積不少數據。其中「心靈會客室」運用生成式語言模型,民眾加入專屬LINE帳號後,可以跟AI談心,AI會從對話中偵測使用者的情緒狀況,根據BSR(簡易心情溫度計)等S量表,評估使用者的自殺風險。

若AI偵測到一定風險,就會回報給「雄安心自殺意念通報系統」,引介當地心衛中心處理。目前自殺意念通報已破千筆、關懷個案更超過三千名。

除了在人手一台的手機上,這項自殺防治服務也開始應用在一般診所,未來更將導入臉部影像情緒識別技術。也就是說,視訊時AI會解讀使用者的表情訊號,盡可能不漏接任何情緒需求。

先進醫資的系統現已推廣到全台十個縣市,用戶數達兩百萬人,長期目標是打造「AI健康代理人」,能夠主動偵測並追蹤符合特定資格或疾病高風險的民眾。


▲先進醫資創辦人黃兆聖大學時出訪馬拉威,在當地開發醫療照護的整合系統,後來延續此概念回台創業,打造出「共照雲」,除了台灣多個縣市,也推廣到吉爾吉斯等國。攝影·唐紹航

先進醫資
成立:2016年創辦人:黃兆聖資本額:5,000萬元
簡介:結合軟體與健康儀器,發展共照雲平台。
AI技術:1.台灣數據訓練健康照護模型,主動提供個人化建議。2.生成式AI讓民眾可用自然語言溝通,能上傳食物照片,記錄並提供分析。3.臨床人員專用的生成工具,快速設計出病患照護計畫。

過去,癌症篩檢多半仰賴臨床人員告知,未來AI可以透過平台數據找到特定條件的民眾,告知潛在的健康風險、提供相關衛教資訊和建議。療程結束後也能繼續自動追蹤病人身體狀況、提醒後續醫療資訊。

除了針對患者的服務,共照雲也有面向醫護人員的照護計畫生成,提升臨床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負荷。從臨床到居家生活,深入社區健康治理的每一個面向。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8月 第1497期

本文摘錄自‎

AI百面相 人機共工時代來臨

今周刊

2025/8月 第14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