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華在歲月裡淘金 淘出閃亮第三人生

名人分享》52歲時勇敢「叛逆」,揮別媒體黃金時刻


聽知名主播沈春華報新聞,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她在52歲時毅然揮別待了22年電視圈,再刷人生新風景。不論處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懷抱熱情,持續挖掘出自我價值。

文/段詩潔


字正腔圓、思緒敏捷,端莊中帶著幾分熱切;這是沈春華數十年在主播台的專業形象。近期她破天荒上了實境秀節目《花甲少年趣旅行》、甚至參加滑水挑戰,讓同框的演員都超驚訝:「她的學習慾望真的很強,如果再多待幾天,她說不定會變成滑水高手。」不同面向的沈春華,讓大眾看得又驚又喜。

近來她化身暢銷作家,甫出版的全新力作《在歲月裡淘金一閃一閃亮晶晶》,多次攻下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在書中,大眾才得以一窺沈春華在優雅背後的叛逆人生。

包括18歲的時候,她瞞著父母更改大學聯考志願卡的順序,考上當時心儀的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28歲時已拿下六座金鐘獎,卻放下如日中天的電視事業、請辭三個叫好叫座的節目,赴美攻讀媒體管理碩士。

人生中最大的「叛逆」,則是52歲、正值媒體生涯燦爛發光的黃金時刻,卻毅然揮別待了22年的電視台與主播台⋯⋯。沈春華急流勇退的決絕選擇,每每讓人眼鏡碎滿一地,但屢屢歸零的勇氣,也闖出人生的新高度與新風景。

「勇氣這件事,不是說說而已,它必須要身體力行。」沈春華說,面對人生的抉擇,我們都會進入很多的想像與懷疑、矛盾的思考與取捨。「還是要回到『你自己想要怎麼樣經營你這一輩子?』『未來你想要得到什麼?以及你可以失去什麼?』」她強調,這個勇氣是有勇有謀的,要知道自己的條件是什麼,不能夠完全只靠衝動與直覺。

勇氣這件事,必須要身體力行

沈春華坦言,自己是一個理性與感性的混合體,「別人看我好像都是循規蹈矩,其實我不是,我在很多時候可以為自己下一個別人看起來任性的決定;這經過理性的評估,也是我勇氣實踐的一部分。」

每回面對他人覺得「放棄大好事物」的關鍵抉擇,她卻有另一種思考:「我不是不知道會失去什麼,而是更希望讓新的可能進來。」

她建議年輕人,在更早的時候,就要去了解這個世界、了解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生命本身的不同階段是什麼。關鍵是要想清楚、要認清事實,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千萬不要在一個抉擇裡面去想著另外一個抉擇。

成為熟齡實習生,沈春華也分享如何奠基人生下半場。大家常常說:年輕就是本錢,或者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問題是,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抱持這樣的想法,那可能在過了30歲、40歲,尤其是50歲、60歲之後,你會常常想,哎呀!我為什麼不早一點去思考,我現在要面對的問題?」

「五根繩索」交織成人生安全網

面對現實很多時候就是必須未雨綢繆、及早準備,沈春華也經常與孩子們分享「五根繩索」交織成人生安全網的概念。

五根繩索分別是財務──心安的底氣、健康──移動的自由、家庭──心靈的港灣、夢想──生活的願景、朋友(人際關係)──資源/快樂的延伸。

她提醒,不要只看眼前的5年、10年、20年,若在年輕的時候揮霍健康,到了50、60歲以後,可能要承擔更多健康上面的反撲。在進入人生相對「資深」的階段,是不是可以享受人生?年輕的時候就必須把這些納入考量。她驚呼,「尤其進入50歲之後,我覺得天哪,怎麼一天到晚在『跨年』,怎麼跟年輕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時間是飛快的,衰老的程度也是愈來愈快。」

誠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蔡詩萍,為沈春華新書寫的推薦序中提到:「主播沈春華」卸下明星主播的光環後,她如何走出自己過去成就的包袱,「迎向後中年的沈春華」,這部分的「熟齡實習生」努力,是充滿可看性的。

近來,大家對沈春華的印象翻轉,來自於一部廣告劇情。

「沈春華在主播台上收到一份頭條新聞的機密文件,播報前出現一群來勢洶洶的黑衣人企圖阻撓,為了保護得來不易的珍貴頭條,她緊抱文件,有如末路狂花般不停狂奔,一路冒險犯難⋯⋯⋯。」雖然年過耳順,沈春華意外擔綱演出「動作片」,成為外送平台Uber Eats 2024年台灣地區的品牌代言人。

在代言廣告推出後的幾天,聚會中一位朋友對她說:「你都這麼老了,還要這樣一直跑,還跑這麼快,有必要嗎?太累了吧⋯⋯。」另一位朋友則是告訴她:「你太棒了!體能這麼好,還能擔綱演出動作片!」

沈春華直言,「你都這麼老了」這句話確實讓她走心,面對任何階段,每個人都有活出多元豐富生活的可能性,對別人的勇於嘗試也不要澆冷水,不論年齡數字,都別對生活失去想像與熱情。

一位大佬看了她的書以後,手寫了一封信給她:「妳在這本書中,用了很多篇幅談老這個字,但是根據最新的現況,事實上你現在應該風華正盛,70歲人生才開始,起碼過了80歲以後再說。」

沈春華說,65歲等於正式「官宣」為老人,坐高鐵都有半價優惠,「可是現在來看,確實65歲算什麼呢?65歲還是可以過得很年輕!我希望能用一個相對健康、有餘裕的方式,來經營我的生活。」


▲沈春華(中)迄今珍藏著自己年輕時與雙親合影的照片。沈春華 提供

「好在,我活著,但不常想到老去」

法國作家西蒙.波娃在《論老年》一書中提到,「沒有什麼比老年更確定會到來,但也沒有什麼比老年更讓我們沒準備。」「邁入老年,意味著我們在仍是自己的情況下,正在成為另一種人。」沈春華形容,曾經的走路有風,如今只擔心走路不能跌跤,人們確實難以面對一向覺得年輕瀟灑的自己成為另一種人,「好在,我活著,但不常想到老去。」

「人生很多時候我們要有surrender,通常我們翻譯成投降,但在心理學裡可以用『臣服』來解釋。」人生有太事情是沒有辦法自主的,例如人必然會衰老,不再是青春洋溢的自己。沈春華說,首先要surrender,臣服會給人帶來力量,因為接受了這個現實,才有辦法去想,在這個狀況下還有哪些可能性?臣服之後,才有更開闊的天空。

沈春華觀察身邊周遭的「資深」朋友,不少人把退休後的第三人生過得很好,老不老是取決於心態而非年齡,怎麼樣活出屬於自己不同階段的豐富與光采,是每個人的課題。

不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她都懷抱熱情,持續發現自我價值,讓自己「一閃一閃亮晶晶」。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2025/4月 第466期

本文摘錄自‎

沈春華在歲月裡淘金 淘出閃亮第三人生

遠見雜誌

2025/4月 第4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