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中醫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如果我問大家,中醫的特點是什麼?估計很多人會說是辨證論治。對,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本特色之一。

那麼,中醫的另一個特色是什麼呢?

答:是整體觀。換句話說,中醫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舉一個感冒的例子。

眾所周知,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造成感冒的罪魁禍首通常是病毒。不同的病毒,有些好對付,有些難對付。像呼吸道合胞病毒這樣的普通感冒病毒,基本依靠自身免疫力即可戰勝它;而像新型冠狀病毒這樣新發的傳染病病毒,就會給人類帶來許多麻煩。所以,在感冒,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的認識上,現代醫學手段是檢測和針對這個病毒,一切現代藥物的研發策略都是去抗病毒。

但是,中醫學的思路不同。

中醫學認為,感冒不僅與侵入人體的外在邪氣(病毒)有關,還與人體本身有關,我們要針對的,是「病毒─人」這個複合體。不同季節的感冒患者、不同地區的感冒患者、不同疾病發生發展階段的感冒患者、不同體質和基礎疾病的感冒患者,即使外在邪氣(病毒)一樣,但因為人不一樣,所以複合體不一樣,也就一定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和嚴重程度。

正因為這個複合體有不同,所以才會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暑濕感冒等多種,而且每一個類別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新冠肺炎治療的終極西藥就是專注的抗病毒藥,而中醫從一開始就針對複合體的複雜情況,分類分型分階段治療。


▲中醫整體觀示意圖

這種整體觀,不僅體現在像感冒這樣的環境病原體所導致的疫病上,還體現在其他任何疾病的治療上。

所以,現代醫學宣導的治療個體化,中醫學一直在做。例如,中醫學採用整體觀的治療思路,把人體的五臟六腑看成一個整體,把病原體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把天地陰陽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並且對這樣的一個個整體,開展針對性的精準治療。

正所謂整體決定局部,局部不決定整體,「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夸父為什麼要「逐日」?

大家都知道「夸父追日」這個故事,也都給我們的孩子講過。但是,如果孩子問你:「夸父為什麼要追著太陽跑?」我們該怎麼回答呢?

別急,我幫大家從網上找了一些答案。

故事一:夸父是一個巨人,夸父追日代表了先民探索大自然的一種精神,他想看看太陽上有什麼,就去追太陽,後來太陽把他烤得喝了好幾條河的水。

故事二:遠古人類發現,冬天有太陽時很暖和,太陽下山後就很冷,大家希望一直暖和,不要寒冷。於是,大家就讓夸父去把太陽留住,多停留一段時間,人間就暖和了。據說夸父為此還興奮了一個晚上沒睡覺!

故事三:夸父追日是因為有一天太陽火辣辣的,大家都受不了了,於是作為部落首領的夸父很難過,他下定決心要去追上太陽,讓太陽聽人們的指揮。

故事四:有人將夸父與普羅米修士聯繫起來,說夸父追日是為了給人類採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與溫暖,夸父是「盜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士。

故事五:夸父追日時,把兩條河都喝幹了,說明他很能喝,所以他代表「水」。而太陽代表「火」,這是水火之間的爭鬥與相克,水神與火神相爭,表示水火不容。

看了這幾個故事,恐怕大家依然不清楚夸父究竟為什麼要逐日,還會產生更多的疑問和困惑。

其實,夸父追日這個故事,收載於《山海經》中的多個章節,《列子》中也有記載。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列子.湯問》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穀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這兩段描述很像,但是有一個關鍵點不一樣,那就是「與日逐走」和「欲追日影」。

仔細閱讀這兩段話就可以知道,夸父追的東西根本不是太陽,而是通過跟著太陽走來追「日影」。注意,這一點很重要。

也就是說,「夸父追日」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觀測和測量日影的事(觀點出自鄭文光的《中國天文學源流》)。而觀測和測量日影本就是遠古先民很重要的一項社會活動,目的是確定農耕的時間。

有一個短語叫「觀象授時」,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大家都知道,中醫學中有太極圖,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太極圖根本不是什麼藝術美學的產物,而是天文觀測的產物。

怎麼觀測呢?很簡單,像夸父那樣,測量日影,立竿見影。

通過在水準地面上立一根垂直於地面的竿(這個裝置叫作立竿測日影儀,也叫晷儀),就可以觀察一天當中日影的變化。如果我們在每天的固定時間觀測,再把這些觀測到的數值畫在一個圓周上,就會得到太極圖。

《周髀算經》大家聽過吧?學畢氏定理的時候老師應該都講過。其實,《周髀算經》就是天文觀測書,並且在詳細記錄二十四節氣時,用的就是晷儀測到的「晷長」。

把上述在二十四節氣測得的「晷長」描在圓周上,就可以得到晷儀實測的太極圖,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陰陽魚圖。


▲二十四節氣─太極圖

由此我們認為,夸父追日就是為了測量這些日影。

既然是測量日影,那麼在一個地方測不就可以了,幹嗎追著太陽測呢?

大家注意,在《周髀算經》的記載中,夏至的晷長是一尺六寸。但是大家看上面那幅標準的太極圖,夏至的影長是多少呢?

是0,沒有影長。

結合地理知識,我們知道,在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所以,只有在北回歸線上的正午測量,才可以得到「0」這個影長,其餘地方都不行。而且,愈往北走,夏至的影長愈長。

也就是說,就夏至這一天的影長來看,不同地區是不一樣的,北回歸線為0,愈往北走愈長。最長的地方在哪裡呢?那就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在北極點。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夸父追日」的故事裡,有「飲於河渭」或「赴飲河渭」的記載,這裡的「河渭」指的就是河水和渭水,也就是黃河和渭河,大概在甘肅、陝西、河南一帶。

而北回歸線在哪裡呢?

大約在北緯23.5度,就是雲南、廣西、廣東、臺灣一線。在廣西、廣東的很多地區,都有北回歸線標誌塔。

也就是說,夸父族人居住的地區,不是北回歸線地區,當然,也不是北極點。

與居住地相對應的,他們測量到的夏至日影長,就不是最短或最長的極值,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既然如此,他們應該會有尋找夏至日影長極值點(最短或最長)的衝動,或者說,想看看其他地方是什麼樣的。

這個想法,就很符合邏輯。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夸父追日其實就是一次跨地區的日影測量科考活動。

具體來看,中國很早就有測量日影定時定農事的傳統,夸父族人當時發現了不同時間測得的影長不同,而不同地點同一時間測得的影長也不同。為了找到在夏至日這天同一時間、地點的最短影長(也就是0)或最長影長(某個值),夸父開始了一次跨地區的日影測量科考活動。要麼向南,尋找最短的影長;要麼向北,尋找最長的影長。

這才是「夸父追日」的意義,這才符合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和人類探索大自然的邏輯。而這種跨地區的日影測量科考活動的成果,就是太極圖。

希望大家以後給孩子講這個故事時,能把真正的含義講出來。因為這個內涵,代表了我們祖先卓越的天文學和數學思維,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熬夜與猝死的關係

近些年,不時有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報導,大家都在討論,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引起猝死。

其中,熬夜與猝死的關係爭議比較大。

有些觀點認為,熬夜是猝死的主要誘因之一。而有些觀點則認為,熬夜與猝死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

首先,我們看看後一種觀點。後一種觀點認為,熬夜與猝死沒有太大的關係。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證據表明,熬夜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效率,但是,沒有證據表明熬夜與猝死之間有直接關係。

所以,這是一種單純的證據觀點。

但是,證據總是慢慢積累的,在剛開始證據不足的時候,以及在證據中混有諸多干擾因素的時候,證據是有缺陷的,有可能得不到正確的結果。換句話說,不能完全依靠這個時候的證據來做決定。當證據慢慢豐富了,干擾因素慢慢排除了,這時候的證據才能用。

這個邏輯,醫學研究如此,員警偵破案件也如此。

員警偵破案件,也需要積累證據、排除干擾,把這些事情都做好之後,才能根據相關證據確定嫌疑人。

那麼,關於熬夜和猝死相關性的研究證據,是不是存在缺陷呢?

我想是的。原因很簡單,大家知道,現代醫學主張的證據金標準是隨機對照試驗。按照這個思路,假如想確定熬夜與猝死之間的相關性和因果性,我們需要在標準化和排除其他任何干擾因素的情況下,看熬夜組和不熬夜組的人會不會發生猝死。但是很顯然,我們不能做這樣的試驗。

也許有人會說,用動物做實驗唄!

這樣不是不可以,但是人與動物還是有差異的。老鼠熬夜死了,不代表人熬夜會死;老鼠熬夜不死,也不代表人熬夜不會死。在猝死或不猝死這麼重大的問題上,動物實驗能給出的證據依然有限。

於是,我們就只能從已經發生猝死的案例入手來尋找病因。但是,每個發生猝死的人,生活環境不同、身體條件不同、基礎疾病不同,猝死前一周的睡眠情況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估計需要很多案例,才可能得出一點有價值的線索。

換句話說,現有的這些證據,大概率是有缺陷的。依靠這些證據得到的結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因此,單純的證據觀點,暫時得不出準確可靠的結論。那麼,這個問題就無解了嗎?熬夜與猝死究竟是什麼關系呢?

其實,這個問題,從中醫理論角度就能很好地解釋。

先說答案,從中醫理論角度看,熬夜是猝死的誘因,但不是唯一因素。不同猝死者的主要誘因不同,熬夜可能是這個猝死者的主要猝死因素,但不是那個猝死者的主要猝死因素。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中醫臟腑理論來看,猝死主要與兩個臟腑有關,一個是心,另一個是腎。這兩個臟腑的功能交互出現嚴重不正常的時候,就會發生猝死。

中醫理論有一個詞,叫「水火既濟」,講的就是心腎關係。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心火代表跳動,這沒問題,但是必須靠腎水的滋養和控制,才能平穩均衡地跳動,保持健康狀態。當「水火不濟」時,心臟就會出現跳得慢或跳得快的情況,呈現不健康狀態。當不健康狀態繼續惡化為「水火兩分」時,心臟就會激烈搏動,然後停搏,這就是心源性猝死。

所以,中醫學理解的心源性猝死的誘因,一個是心火,另一個是腎水。其中,腎屬北方,屬夜晚,主閉藏,而最傷腎的就是熬夜,尤其是在冬季熬夜。冬季熬夜傷腎之後,腎水不足,難以上濟心火,心火過亢,再劇烈運動或情緒壓力過重,就很容易出現意外事件。

同時,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史的患者若參加長跑、馬拉松、狂歡等活動導致心臟負擔加重,更容易出現「水火不濟」的情況。

簡單地說,熬夜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冬季,它會傷腎。如果再加上耗傷心氣的錯誤操作,比如參加冬季夜跑、平安夜狂歡等活動,其實都是往猝死的路上多邁了一步。《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強調冬季睡眠的重要性。

所以,該睡的時候,一定要睡覺。保證足夠的睡眠,才會降低猝死的發生風險。


▲腎水、心火示意圖

閱讀完整內容
懂點中醫少生病

本文摘錄自‎

懂點中醫少生病

金銳

由 積木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