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tterstock
漸進式改善睡眠品質 3個系統評估找解方 治療失眠,藥物難免有些副作用,認知行為治療一樣有效卻幾乎沒有副作用,我常開玩笑說,唯一副作用是很花時間。每一次療程約50分鐘,可能要做4∼6次或更多次,才能慢慢改善問題。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目前是自費,一般由睡眠中心、睡眠專科相關診所,以及有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的心理治療所提供。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也持續推動專業人員來學習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包括醫生、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等,受訓得到認證後,就能讓更多人接受這樣的治療。 要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失眠,主要和睡眠的3個系統有關。 第一是恆定系統,指的是睡眠的平衡。例如白天睡太多,晚上就不想睡甚至失眠,在退休人士或居家工作者身上比較常見。 第二是生理時鐘,指的是作息,例如習慣晚睡晚起的人,突然需要早睡的話,就容易失眠。 和以上兩個系統對抗的,則是清醒系統。很多人認為自己白天沒午睡、作息也很規律,為什麼還是失眠?經常是因為你太緊張、太亢奮或太焦慮,因此影響睡眠。每一個失眠問題都跟這3個系統中的1個、2個甚至3個有關。認知行為治療能以此為依據來評估個案,進而找出解決方式。(張雨亭整理) 吳家碩|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專精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睡眠行為醫學、企業員工睡眠管理方案,及正念減壓、情緒管理等。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