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已經是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的第一線治療法,究竟如何進行?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吳家碩來到《康健》會員專屬直播節目《請問康健》親自解說。
認知行為治療是近10年國內外都認可的失眠非藥物治療。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這是一種心理治療,顧名思義包含兩個內容:認知和行為。
在認知的層面,我們會調整你的想法,也就是重建認知,有正確、合理的想法,就會有正確的行為與情緒。
在行為方面,我們會做一些介入,例如你容易緊張、焦慮,代表「清醒系統」較活躍,就做一些放鬆訓練;如果你是因為生理時鐘混亂而睡不好,就會告訴你作息該怎麼恢復規律;假使你是睡眠需求亂掉了,就會告訴你白天該怎麼午睡或該怎麼運動。
漸進式改善睡眠品質
3個系統評估找解方
治療失眠,藥物難免有些副作用,認知行為治療一樣有效卻幾乎沒有副作用,我常開玩笑說,唯一副作用是很花時間。每一次療程約50分鐘,可能要做4∼6次或更多次,才能慢慢改善問題。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目前是自費,一般由睡眠中心、睡眠專科相關診所,以及有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的心理治療所提供。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也持續推動專業人員來學習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包括醫生、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等,受訓得到認證後,就能讓更多人接受這樣的治療。
要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失眠,主要和睡眠的3個系統有關。
第一是恆定系統,指的是睡眠的平衡。例如白天睡太多,晚上就不想睡甚至失眠,在退休人士或居家工作者身上比較常見。
第二是生理時鐘,指的是作息,例如習慣晚睡晚起的人,突然需要早睡的話,就容易失眠。
和以上兩個系統對抗的,則是清醒系統。很多人認為自己白天沒午睡、作息也很規律,為什麼還是失眠?經常是因為你太緊張、太亢奮或太焦慮,因此影響睡眠。每一個失眠問題都跟這3個系統中的1個、2個甚至3個有關。認知行為治療能以此為依據來評估個案,進而找出解決方式。(張雨亭整理)
吳家碩|
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專精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睡眠行為醫學、企業員工睡眠管理方案,及正念減壓、情緒管理等。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