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的人 做一道菜
每道為愛而生的料理,烹煮的是滿滿記憶與情感,笑與淚都是調味,吃下肚的是難以割捨的情懷。如果為愛的人,做一道菜,你會端出什麼故事?
製作人.吳雨潔
文.吳雨潔、林慧淳
編輯.謝惠靜、林均、秦雅如、許翠瑄
設計.鄭佳玲、蕭智綸
攝影.陳德信

晶華軒│鄔海明 P.88
雋│陳泰榮 P.92
NOBUO│李信男 P.96
每道帶著愛與記憶的料理,往往也跟人生情節連結。
尤其是每天進出廚房的星級名廚,即使擁有千百道食譜,但最難忘的,多半是卸下工作模式、轉換回子女、伴侶或父母的角色時,所端出的那道菜。這道菜,還多了一份回憶與情感的重量。
投其所好,給最愛的人最好的
台北晶華酒店中餐廚藝總監、「晶華軒」主廚鄔海明不管何時到家,母親總能計算好時間,用一鍋暖心煲湯,在餐桌上沸騰著愛。
被愛滋養同時,他也運用從母親身上學到的料理態度,煲一鍋補身好湯,回應媽媽的照顧。調味其中的是母子間的牽掛,美味重點是對家人的愛。讓藏在湯匙裡、送入口中的煲湯,滿是溫柔。
米其林一星餐廳「雋」廚藝總監陳泰榮累積多年經驗體會,為愛料理,要先考慮對方的口味喜好,投其所好,如長輩通常愛吃傳統滋味。他想獻上最好最健康的食物,例如替媽媽端出燕窩、為恩師烹煮鮑魚,再多考量營養等細節。
家的味道,是縈繞心頭的牽掛
生活,總有幾段憑藉味蕾氣息就能記憶起的場景。
「AKAME」主廚彭天恩說,「部落的食物、母親的廚房,不僅是家常的溫暖,更是我料理時,最原始味道的靈感來源。」他想以擁有愛與記憶的魯凱族傳統食物「小米燉飯」,做給媽媽與太太傳達感謝。
同樣生長於屏東的厚品餐飲顧問公司主廚戴峻弘,農村生活、土地氣息是溫暖踏實的來源。每次回家,為爸媽下廚,已成儀式性習慣。他以家裡種的蓮霧當主角,端出「蓮霧炒芥蘭」。熟悉的食材,出乎意料的搭配,「把自己在外生活的觀察與味道,分享給爸媽。」
生活記憶,是食物創作的靈感
生活細節,才是最真實的調味料。
來自法國的「吉可頌丹麥專賣店MyCroissant by Guillaume」主廚佩登(Guillaume Pédron),為一對雙胞胎女兒設計出可頌外皮、巧克力蛋糕內餡的「雙喜」,「兩個女兒是雙喜,結合不同麵包材質也是雙喜,」他說。
女兒們當成零食舀著吃的養生枸杞,也在他的巧手之下,做成「枸杞薑黃巧巴達」,一點也不違和,因為孩子喜歡的味道,就是他的創作靈感。
台北晶華酒店點心房行政主廚羅倫(Delcourt Laurent)在台生活多年,為寶島盛產的各式水果驚豔。他想用芒果、金棗為基底,做一款適合溽夏的清爽甜點,向家人們傳遞台灣的美好。
每一餐,都是生命旅途的深刻互動
每道食物都有屬於它的故事情節。米其林一星餐廳「NOBUO」主廚李信男回憶,媽媽做的各式家常菜,漢堡排、稻荷壽司、蔥油雞……,永遠最美味。
然而,在母親離開後,無法確認的食譜、找不回的滋味,成為心中永遠的嘆息。他的料理,偷藏著人生故事的縮影,笑與淚都是調味。
星級主廚如此。若你也想為愛的人準備一餐,其實不需要烹飪技巧或華麗食材,誠如美食作家韓良憶分享,過去為老父親、現在替憨兒二姊親自下廚時,總抱持著「用心做菜」的心態。家常料理不為炫技,只需從對方「喜歡什麼、適合什麼、需要什麼」等角度下手。
隨著長輩身體狀態轉變,咀嚼力下降、消化變慢、味覺減弱,為他們做的菜,必須溫和柔軟卻依然保有滋味口感。對備餐的人來說,這不是技術挑戰,而是對家人的體貼:變老的他們,值得米其林級款待。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王亭貴提到,「咀嚼,才能帶來美味的感官體驗,滿足我們口腔享受,」無論自己用餐或為身邊家人準備餐點,每一口都能「自在咬咬」,盡情享受美食,才是生活品質的表徵,也是開心的來源。
餐桌,是交流情感的所在;食物,不只是溫飽,更是與家人摯愛的溫柔互動。這個夏天,讓《康健》帶著你和所愛的爸媽、家人,走進全台最難訂餐廳星級主廚們的私房心廚,感受食物、記憶和愛的流動饗宴。不論年紀,願人人都能自在咀嚼美食,都能跟所愛的人共創刻在心裡的回憶。(文/吳雨潔)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