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改造租屋的5個方法

從整理開始,和「家」談一場戀愛


整理師 Blair
2017年以自由接案形式入行,2020年創辦ReLife整理收納,致力提供專業服務與職業培訓。擁有豐富實體課程、演說演講、線上直播、節目錄影等經驗。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整理心法,以及協助屋主打造不易復亂的收納空間。


FIRST STEP


非「斷捨離」不可嗎?

當「斷捨離」成為趨勢性的名詞,在迎來租屋處的全新面貌前,不少人可能好奇,它是改造的必要前提嗎?對此,整理師Blair表示,「我的答案是YES,但也必須說,有些人可能對『斷捨離』有所誤會。」

她解釋,斷捨離並非一味的「大丟特丟」,而是從兩個方向思考,一是捨去現有的多餘物件,二是斷絕不需要的購買行為。「在捨去前、購買前,可以試著問自己三個問題:『我需要嗎?我適合嗎?我快樂嗎?』」整理師Blair指出,唯有滿足這三項條件的物品,才能真正服務當下的生活。

此外,考量到坪數小、租金高,是相當普遍的租屋狀況,Blair建議,不妨試著反向思考:自己每個月為這些「不需要,但長期佔據空間的物件」付了多少房租?當數字浮現在心中,或許便會對於它們的去留更有決斷。

SCENE 1
將有限的租屋空間最大化!


若想將有限的空間最大化,首先可以把握的入門原則是:善用垂直空間。以家中最常見的兩種垂直空間為例,「像是冰箱、櫃子的側面,或是留白的牆面,可搭配掛鉤、洞洞板等單品,依據日常起居的動線,收納相對應的生活物件;而櫃子高處和天花板之間的縫隙,則適合收納當下暫時用不到,季節性的儲藏物品。」

Blair補充,以垂直空間而言,與視線平行的中間區,通常被視為「黃金區域」,應擺放最頻繁使用的物件。在這之後,收納的優先順序依序為:彎下身子即可觸及的下方區,以及需要椅凳輔助,才能碰到的上方區。

然而,她也強調,「收納」是讓所有物件都處於方便取用的狀態,而「整理」是重新審視物品,依據生活需求判斷其去留,「因此,『整理』還是優先於『收納』——『收納』只是輔助,『整理』才能真正創造空間。」

SCENE 2
有個性而不雜亂,剛剛好的佈置


一個家,往往反映著居住者本身,這不單涉及他的私人愛好、收藏,更包含他所追求的生活風格、願意買單的商品及服務等——然而,當我們把家佈置得越來越像「自己」,該如何讓它有個性、有溫度,卻不雜亂無章?

針對居家佈置的新手,Blair建議,若還抓不準空間的風格調性,可以先簡單地設定大面積軟裝的色系,甚至是選擇特定的品牌。依循這樣的原則進行採購、佈置,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視覺上的一致性,進而長出風格。即便再擺上個人的收藏,空間也不會顯得凌亂,反而能起到點綴之效,為家賦予剛剛好的個性。

SCENE 3
租屋處採光急救!


若是遇到採光差的空間,在無法更動格局、開窗位置的前提下,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

首先,選擇淺色的窗簾/紗簾,在提供遮蔽性的同時也可透光,不顯悶暗。再者,是採用淺色的軟裝、家具,它們除了可讓空間在視覺上相對明亮、清爽,Blair也點出,自然光線具有反射性,當光線進入室內、落在物件上時,淺色家具有可稍稍幫助光線反射,使其在空間裡有更高的流動性。

對更熟練的居住者而言,甚至會使用金屬、玻璃、鏡子等高反射性的單品,為光創造更多元的動線。但以入門者而言,淺色的簾幕、軟裝,即是個難度低,且能有感改善室內採光的起點。

SCENE 4
自行打造小套房裡的迷你廚房


即使在沒有內建廚房的租屋處,仍不甘將就於電鍋、快煮鍋,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迷你廚房——對於這樣的租屋者,Blair建議,可以購入材質耐熱/隔熱,且具備一定高度的多層式電器櫃,往「垂直」方向發展,自行打造不被格局限制的小廚房。

若有配置鍵盤式的滑軌層更好,可將及腰高度的區域,規劃為主要料理檯面,上方層架收納輕量食材,下方層架則放置較重的鍋碗瓢盆。而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一鍋多用的電烤盤、電火鍋,都是值得考慮的鍋器選擇。

SCENE 5
WFH——拉出工作與生活的界線


當WFH(Workfromhome,居家辦公)逐漸成為更普遍的工作型態,如何在有限的租屋空間裡,拉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在無法更動格局的前提下,Blair認為,光是「調整家具的擺法」,便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舉例來說,書桌、櫃子都能被視為現成的「屏風」,進而劃分出作息區、工作區。

「在調整家具位置的過程中,可以試著打破『長邊一定要靠牆』的迷思」,Blair指出,許多人可能擔心,此舉會讓室內動線變差,但其實若能改讓家具的「短邊」靠牆,反而有機會創造自然的區隔感,讓空間的功能劃分更清晰、有層次。

LAST STEPSCENE4


怎麼維持對「家」的心動感?

「《小王子》寫道,你花費在玫瑰身上的時間,讓它變得無比重要,我認為『家』也是這樣的。」Blair說。

「當你為自己的居住空間付出心力,從看房、採購、佈置,到整理它、改造它,每日每夜生活在其中,每一步的投入讓居住者和空間產生更緊密的連結,讓家不再只是睡覺的地方。」她形容,這有點像是談戀愛,心動感的維持,並不在於對方條件有多好,而是認真經營關係與否,「其實,不只是居住者單方面付出、維持,家也溫柔地承接著居住者的需要,甚至進一步回饋能量,就像戀愛是雙向奔赴,居住者與家也是喔。」

閱讀完整內容
Shopping Design2025/9月 第154期

本文摘錄自‎

無痛改造租屋的5個方法

Shopping Design

2025/9月 第1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