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血壓、控血脂 中醫多元治療控制得宜

中西醫通力合作化險為夷

穩血壓、控血脂 中醫多元治療控制得宜


中醫在慢性病治療上,提供調理五臟六腑、體質改善的多元方式,成為不少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輔助力量。從血壓、肝功能異常到高血脂、心律不整,透過中西醫結合,不僅可穩定病情,也能改善生活品質。然而,慢性病控制得再好,也不能忽視潛在風險與外在環境的影響。

文.林貞岑


▲Shutterstock

一名30多歲的鐵路局員工,2年前因脖子僵硬求助中醫,結果一量血壓超過180 mmHg,他並沒有覺得哪裡不舒服,使用中藥調理2週,血壓即恢復正常,可是因為他的工作經常需要值班熬夜,加上體重破百,又不愛運動,常以吃來紓解壓力,代謝狀況很差,只要一停藥,血壓馬上升高,因此他決定持續服用中藥控制血壓,迄今2 年,現在血壓穩定,且體重降到90多公斤,脖子僵硬改善許多。

調理五臟六腑降低副作用

中醫治療慢性病,強調調理五臟六腑,治療方法較多元。「這個案例比較特別,是利用健脾利濕的藥,來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降血壓效果,」2024年榮獲中醫師華佗學術研究奉獻獎及國家創新獎殊榮,擅長中醫藥研究的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清源解釋,一般高血壓的中醫治療多以處理實證為主,會使用天麻鉤藤飲等中藥,不過這位患者體型肥胖、舌苔厚膩、臉部浮腫,很明顯是代謝異常,因此會使用溫膽湯來強化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代謝狀況,讓血壓恢復正常。

另外,中醫能輔助慢性病治療,減輕副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吳清源說,現在常用的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效果不錯,有些人吃了會覺得肌肉痠痛不舒服,這時可以改吃中藥的紅麴膠囊,也能達到降血脂效果。若不習慣吞膠囊,吃藥後會感覺腸胃脹脹不舒服,「可以選擇中藥的山楂、決明子來治療,」吳清源表示,中藥的降血脂效果雖慢,可是相對副作用較少。

吳清源曾診治多位猛爆性肝炎案例,像有位50多歲、有B型肝炎病史的男性,因突發猛爆性肝炎,肝指數突然飆高到1,000、2,000 mmHg住院治療,「當時他的狀況不好,幾乎到了要換肝的地步,幸好急性期西醫搶救下來,可是肝指數還是居高不下,未來得到肝硬化、肝癌的機率很高,」他說,出院前西醫提醒患者,小心不要太過勞累,患者出院後常覺得肚子脹不舒服、睡不好,因此就診中醫。

「肚子脹、睡不好是很典型的肝鬱現象,」吳清源說,經使用疏肝理氣藥物如逍遙散來處理,3個月後患者的肝指數恢復正常,之後配合西醫定期驗血及超音波追蹤,至今3年,沒有驗到病毒活性,也沒有發現肝硬化狀況。

慢病穩定仍需注意風險

也有人吃中藥控制慢性病10多年,病情趨於穩定,甚至不需再服藥,不過也因病況穩定,「感覺好像沒病」,忘記要避開風險。80多歲的養雞場老闆,看中醫調慢病近10年,他的血壓控制穩定,平常養雞、搬飼料等體力活都不假他人之手,每次看診,他會送上最新鮮的雞蛋給醫護人員,結果今年初某天溫度驟降20幾度,突然中風了。

「很慘,本來很壯的人,散落去(台語:瘦很多),之前我一直叫他去裝電池(台語:心臟節律器),這樣心跳穩定,溫度降太低也不怕。」吳清源說,老先生有心律不整,本來好不容易說服他要去裝心臟節律器,沒想到突然中風打斷計畫,「本來中風是可以避免的。」

吳清源說,目前經過中西醫合療,老先生現在意識清楚,可以走路了,可是他覺得很可惜,因為多年前他就不斷勸說老先生要處理心律不整問題,因為心律不整會隨著年紀越大越嚴重,引發中風及心肌梗塞機率大增。可是老先生一直覺得,吃中藥控制得還不錯,好幾年前寒流來都撐得住,這次應該沒問題, 因此輕忽了疾病風險。

中西醫通力合作三高控制得宜

吳清源有位快80歲的患者,平常三高控制得不錯,每個月都回診聊天,有年冬天他很高興子女要帶他去北海道旅遊,結果「一去就沒有再回來,」吳清源說,當時天氣實在太冷,零下20℃, 台灣當時是20℃,相差了40℃左右,等他們全家到了北海道,當天晚上,患者就因心肌梗塞,在睡夢中安詳離世。

「即使慢性病控制得再好,也不可能回到18歲的身體狀況,」吳清源說,最怕碰上覺得自己「很健康」,天不怕地不怕的「勇伯」,他常跟患者說,我幫你調得再好,大概只能讓你從80歲變到70歲,不可能返老還童回到18歲。

「慢性病控制再好還是有極限,一不注意就可能超出極限,」他舉例,就像車子開久了可以換零件,改裝完畢,外觀看起來是全新的,但內裡還是老爺車零件,「何況身體零件不能更換,外表看起來再怎麼年輕,都是用了幾十年的老零件了,血管也缺乏彈性」他歷經幾次老病人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深有所感。」

他提醒慢性病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囑用藥,並搭配生活起居,即使控制穩定,有些事情還是要注意:「做適合自己年紀的運動!」不要以為好像看起來沒病,就可以去挑戰極限。「馬上要去跳傘?先等一下,」他建議,運動要循序漸進,慢慢累積強度,讓身體去適應,不要一下子就去挑戰劇烈運動,對身體負荷太大。

另外像慢性病患在溫差大的地方, 外出要注意保暖,也不要搬重物、泡冷熱池及戶外溫泉,這些突然的刺激,都會讓心臟受不了。「雖然慢性病控制得宜,但是該檢查、該處理的還是要做, 醫學有極限,醫師會判斷,什麼程度是極限,何時應該要尋求另一種方法去做治療,」他提醒,現代醫療科技進步,建議患者「一發現問題就要趕快處理」,像是心律不整,就要裝節律器, 在目前中西醫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化險為夷…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特刊2025最強中醫慢病寶典

本文摘錄自‎

穩血壓、控血脂中醫多元治療控制得宜

康健特刊

2025最強中醫慢病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