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揭骨刺生成原因,如何避免疼痛?

年齡、生活習慣都可能是造成骨刺的原因,某些關節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的族群,使軟骨過度磨損,導致年紀輕輕也可能長出骨刺。

文/畢翠絲


骨刺是個常見的名詞,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正常的現象,並不是疾病;當關節或骨頭長期受到壓力或過度活動時,身體會通過增生骨質來保護自己,這些多餘的骨質就被稱為骨刺。骨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導致老年人容易出現骨刺的情況。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高功能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韋任表示,骨刺的生成來自於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當某個部位長期承受壓力時,骨骼為了自我保護會增生骨質,減少該部位的活動範圍,可避免進一步的損傷。

人體就像一台機器,用久了,機器上的零件會慢慢磨損、會生鏽。舉例來說,一扇門長時間被打開到最大,門的鉸鏈就會磨損,為了保護鉸鏈,人們會在門底裝個門檔,讓門不會被開到太大,這樣鉸鏈就不會壞掉。

也如同我們用手指捏住衣服的一角,輕輕向外拉扯時,衣物會被拉出一個明顯的尖角。同樣地,將衣物掛晾在衣架上時,如果肩線位置長時間受力,衣物的形狀就會被改變,形成明顯的突起。這樣的拉力作用原理在人體中有類似情況,當身體感覺到某個部位過度活動或受壓太大,就會生成骨刺,限制關節的活動,進而保護該區域不再受損。

骨刺,是骨頭老化的一種現象。骨刺生長的地方多半在人體活動頻繁的關節部位,例如頸椎、腰椎、膝蓋,甚至腳跟等部位;由於人體長期由腳跟負荷重量,在反覆摩擦與刺激下,腳跟常因為拉扯力量而生成骨刺。




造成骨刺的原因

年齡、生活習慣都可能是造成骨刺的原因,某些關節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的族群,使軟骨過度磨損,年紀輕輕也可能長出骨刺。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型態,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讓頸部的肌肉和關節很習慣的向前拉,經年累月造成頸椎、腰椎的弧度加大,脊椎骨的邊緣經常受到過多壓力,長期下來所造成的損傷,容易引起骨刺的發生。

大部分的骨刺不會引發疼痛,甚至不會出現症狀,只有當骨刺壓迫到周圍的神經或組織,或引發局部發炎時,才會出現疼痛感。例如,脊椎骨刺可能壓迫到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或頸部疼痛;腳跟骨刺則可能因為阿基里斯腱的拉扯,引發腳後跟的疼痛。有些患者的骨刺可能長期生成,但直到某次關節受到劇烈拉扯或肌肉過度緊繃時,才感到明顯疼痛。

這些年輕族群也容易長骨刺

陳韋任指出,年輕運動員,特別是田徑選手或足球選手,膝蓋部位也容易出現骨刺。在大量跑步、跳躍或快速改變方向時,膝蓋部位的脛骨容易受到極大的拉力,長期下來,該部位就會生成骨刺,使得運動員常常因為骨刺感到疼痛,甚至影響運動表現。





治療骨刺不是移除,而是減壓

很多人一聽到自己有骨刺,就以為一定要把它「移除」才能治好。事實上,骨刺並不是一個一定要移除的東西。治療的重點是緩解因為骨刺引發的疼痛和發炎,而不是把骨刺完全拿掉。即使是開刀,也不會是為了直接去除骨刺,而是減輕它對神經或軟組織的壓迫。

對於因骨刺壓迫神經或引發發炎的患者,消炎藥和止痛藥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藥物可以減輕局部的發炎和腫脹,從而緩解疼痛;針對那些因長期拉扯肌腱導致骨刺生成的患者,治療的重點在於減少肌肉和肌腱的張力,避免繼續刺激骨頭。

骨刺一旦生成,很難自然消失,但可以透過治療來減輕症狀,並防止它變得更嚴重。預防骨刺惡化的關鍵是保持關節和肌肉的健康,避免過度使用和拉扯;對於運動員來說,定期進行肌肉放鬆和特定的運動,可幫助減少骨刺風險。

陳韋任說明,運動員是骨刺的高危險群,特別是在膝蓋和腳跟等部位。以奧斯古—謝拉德症(Osgood-Schlatter Disease)為例,常見於年輕運動員,受到運動時股四頭肌收縮力量經由髕骨肌腱傳遞至脛骨結節上,產生拉扯的力道,當膝蓋下方的脛骨粗隆受到過大的拉力時,該部位會生成骨刺,導致疼痛和發炎。患者通常需要進行膝蓋肌肉的伸展和放鬆,透過按摩或筋膜放鬆工具來減少肌腱的緊張,進而減輕疼痛和避免骨刺惡化。

針灸、拔罐、按摩,緩解緊張壓力

搭配物理治療,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減少關節負擔目的,透過特定的運動來放鬆肌肉,減少對骨刺的壓力。例如,膝蓋骨刺患者可以進行股四頭肌的伸展運動,能減輕膝蓋下方肌腱的拉力,減少骨刺對脛骨粗隆的影響。

中醫使用的針灸、拔罐、按摩等傳統療法,也能幫助緩解肌肉緊張和局部壓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效果。對於骨刺長得較深或位置不易觸及的部位,醫師可能會使用一些小針刀或其他減壓技術來緩解局部的張力,讓它不再繼續惡化。

陳韋任診間曾收治一名亞青國手,從小在田徑場上受訓,在長期跑步和跳躍訓練中,膝蓋下方的脛骨受到了極大的拉力,生成骨刺;某次在訓練和比賽中感到膝蓋劇烈疼痛,伴隨局部發炎,診斷後確診為奧斯古—謝拉德症。

經接受2週的物理治療,放鬆四頭肌,減少對脛骨粗隆的拉力,幫助減輕疼痛,進一步的治療包括使用按摩球和筋膜槍進行肌肉的深層放鬆。骨刺的生成與選手的高強度訓練密不可分,雖然疼痛有所緩解,由於訓練需求仍需定期接受治療以維持膝蓋的健康。一旦出現症狀,應調整運動量或運動方式,避免引起疼痛,同時配合拉筋及肌力訓練,可獲得緩解。

保持正確姿勢,是預防長骨刺關鍵

骨刺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大多數的骨刺並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可能很多年都不會被發現。當關節或肌腱受到過度壓力時,身體會生成骨刺來保護自己,老化、長期姿勢不良、體重過重,都可能埋下誘發骨刺的危險因子,骨刺一旦形成,就不可能消失。

陳韋任提醒,保持正確姿勢是預防長骨刺的關鍵,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使用電腦,看電視或看書,每隔一段時間讓脊椎適度休息,起立行走和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日常生活應注意坐姿及站姿,避免因為不正確的姿勢,增加腰椎負荷;維持合宜體重,減輕關節負擔。


閱讀完整內容
常春月刊2025/5月 第506期

本文摘錄自‎

醫揭骨刺生成原因,如何避免疼痛?

常春月刊

2025/5月 第5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