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11月 第191期
打詐專法下,亞洲多國啟動帳戶凍結。金融普惠下的打詐成本與責任,機制設計成關鍵。
住展 2025/11月 第516期
近來台灣花蓮堰塞湖潰堤,沖擊鄰近社區住宅,導致居民生命財產蒙受重大損失。這起事件不僅突顯天然災害的不可抗力,也引發人們對於不動產安全、社區管理以及災後法律責任分配的高度關注。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11月 第191期
AI帶來的是速度,人類賦予的是溫度。澳洲的行員訓練AI後遭裁員,結局超展開,對比摩根大通、渣打、星展推人機協作,金融客服人機共存再掀討論。
能力雜誌 2025/11月 第837期
自今年(2025) Google 推出AI Overviews 以來,生成式AI 不再只是輔助搜尋的工具,而是逐漸成為消費者獲取資訊的主要入口。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讓過去依賴SEO 排名以獲取流量的品牌,面臨巨大的挑戰。
住展 2025/11月 第516期
房市買氣雖急凍,但剛性需求仍撐住市場基本盤。《住展》觀察,限貸令滿周年,銀行風控全面翻轉。當自住客面臨「想買卻貸不到」的難題,唯有掌握新一輪貸款規則與風控邏輯,才能順利跨過購屋門檻。
看雜誌 2025/11月 第272期
面對不確定時,一般人總想「做點什麼」,但真正有經驗的老手,卻懂得「不做什麼」。已
《經貿透視》 2025/11月 第681期
臺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交織挑戰,中高齡者成為支撐勞動力的重要力量。透過友善制度、職務再設計與彈性工時,中高齡勞動者得以將經驗與專業再度轉化為職涯能量。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6期
台灣政府啟動普發現金熱潮,這不僅僅只是短期政策刺激經濟消費,更是投資人提供累積資產的機會。若能將這筆資金合理投入具成長潛力的標的,將資金轉化為投資布局,才能為未來財務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6期
2025年房市一至十月交易量如歲末寒冬,筆者近日發文標題為「房市交易量最壞時期將過」,引發諸多讀者迴響,大部分最大的疑惑是,房價不是在跌嗎?所有人都持悲觀態度,為什麼最壞時期將過?
先探投資週刊 2025/11月第 2378期
AI技術的爆發正在改寫全球電子產業的價值鏈。這場由運算需求驅動的漲價潮,背後反映的是產能緊缺、技術升級與供應鏈集中化的深層變化。掌握關鍵製程與技術的企業,更成為資本市場重新評價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