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座看情緒—— 占星學如何讓人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諮商通常給人專業且深入的印象,但有些議題須花較長時間探索,反而會讓人感到壓力。但星座解讀顯得簡單又親民,讓人們在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可以有著更為舒緩的情緒,得以進一步認識自己。

撰文/蔡翊楦


▲圖片/Freepik

23歲的君君,剛進新公司不到3 個月的時間,在面對嚴厲又龜毛的老闆時,總是感到焦慮不已,深怕自己沒做好而挨罵。

在通勤途中,君君瞥到星座運勢影片,其中提及「雙魚座」本週工作運極佳。不但能順利完成被交付的責任,只要勇敢一點求助,亦能解決許多困難。

君君的焦慮情緒似乎找到了出口,覺得星座大師說的話給了她相當大的鼓勵,也意識到自己不該再逃避問題,決定鼓起勇氣表達想法。

擔任工程師職務的小倫,平日以理性著稱,不屑老婆著迷於占卜或神祕學的行為。但不幸遭到裁員後,向來自信的他瞬間變得無所適從,不懂為何會發生這種事。

與朋友聚餐時,小倫抱怨失業的遭遇,對此感到相當迷惘。在友人的慫恿下,小倫向駐店占星師提問,期盼能獲得解套的方式。

「處女座的你在工作中的確有著無可挑剔的表現,但同事不一定能做得到你想要的,因此,你容易被誤解為機車、愛找人麻煩。這次的裁員跟你的人際相處狀況有關。你得放下對別人的期待,沒有人能做到完美的境界,包括你自己也是。不然,問題一定會再次發生。」

小倫感到不可思議,覺得對方精準地說出問題所在,也因此找到不同於過往的思考方向。在星盤解讀的歷程中,小倫重新認識自我特質呈現的樣貌。

從君君與小倫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星座解讀在兩人情緒低潮時,如何提供立即的安慰與指引,並讓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與行動方向。

占星學的神奇療癒力:

情緒出口的另一種選擇


為什麼一段星座運勢短片,就能讓君君的情緒被鼓舞?而理智的小倫,平常對占卜嗤之以鼻,為何會因為星座特質的解釋而獲得安慰?

在忙碌又緊湊的現代社會,壓力無所不在。在情緒低落的時刻,除了尋求親朋好友的協助外,占卜、宗教或神祕力量也常是人們所仰賴的方式。尤其在廟宇林立的臺灣,大家求神問卜的比例,遠高於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已逝的心理學家余德慧曾說:「若把心理諮商放在廟裡,那該多好!」這意味著在我們的文化中,藉由神奇的占卜或算命等方式來提供心理支持,會比昂貴的心理諮商來得更為常見。

自30 年前西洋占星學傳進臺灣以來,它常被歸為神祕學的範疇,也被視為是一種算命的方式。與其它占卜最大的差異在於,占星學的詮釋並未採取絕對的斷定論。即使是同一顆行星或同一個星座,也有不同面向的解讀可能性。

占星學如何安撫人心?


星座的概念會蔚為流行,其實涵蓋以下幾點心理學基礎:

◆安全感與方向感的提供

面對未知狀況時,人們總會感到焦慮不安,期望透過占卜或算命來尋求答案,以解決懸而未決的不確定感。占星學透過「方向感」的提供,且傳遞「非單一標準」的論點,不站在命定或宿命的觀點看事情,反而讓人獲得一種「被指引」的支持。

就像被裁員的小倫,就算再理智也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變得不安。當占星師給出了特質解析後,不僅使其有機會思考自己過往的行為表現,釐清困擾的根源;也有機會因此減少對自我與對未來的不安全感。

◆自我歸因與自我詮釋的調整

人們在問題發生時,總是傾向找出原因。有時是希望藉此讓問題不再發生,有時則是希望找出戰犯來檢討或攻擊,好讓矛頭轉向其他的人事物,而不是堆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家曾提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指出人們傾向於接受廣泛、模糊且普遍性的描述,認為這些解讀非常符合自己的個性或情況。占星學所提供的框架,即具有這種效應,並讓問題的源頭能從當事人身上卸除。

君君與小倫兩人皆因星座特質的詮釋,從中找到問題的所在,進而獲得自責感的減輕。

◆社會支持與情感共鳴

當事人的心理能感受到支持的關鍵在於—占星學提供了支持性的話語。大眾對於12 星座都存在某些刻板印象,但若透過這種共通的分類法,有助於彼此理解這些星座的特性及衍生的行為表現。

君君看到雙魚座常會因體貼別人而犧牲自己,就會有一種「被理解」的共鳴。當影片中對其所遭受的委屈多所著墨,君君自然就有被安慰到的感覺,覺得對方說的話好神!好懂她!也因此讓她在被安撫後,得以較快做出情緒的調整,降低自己很差或很糟的焦慮感。

可親性的自我探索起點


諮商/治療相比,看似沒有科學根據,卻又普遍被人們所接受的星座概念,其實還蘊含以下幾種廣獲支持的原因:

◆減少選擇障礙

「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當一個人長時間需要進行多次決策時,心理能量就會逐漸被消耗殆盡,進而導致決策質量下降。現代人常因選擇過多而感受到過大的壓力,這也是越來越多人覺得自己有選擇障礙的原因。

當大眾接收到占星師提出的星座運勢預測時,不僅獲得簡化的解釋框架與行動建議,更因為這些輕鬆易懂的語言,在為下一個行動做決定或選擇時,變得相對容易許多。

例如,若君君後續對辭職一事搖擺不定時,接受占星運勢的「今天適合冷靜觀察,不適合做重大決策」或「等到水逆結束再說」的說詞,勢必會讓情緒多些鎮定感,拉長思考時間並減少過於窘迫的壓力。

◆「低門檻」的自我探索

雖然心理諮商已經是人們所熟知的一個詞彙,大家也越來越清楚知道,自我反思是讓心理變得更健康的一個環節,但仍有不少人對於諮商感到抗拒,認為那是一種「有病」或「失敗」的行為表現。

然而,星座文化能減少上述的負向影響,人們只要透過象徵符號和星座的解讀方式,即能立即審視自我狀態,且免除「被污名化」的可能性。這種低門檻的自我詮釋,可以降低自我探索的難度,也提供友善且較不被評價的思考面向。

就像君君能從雙魚座的特質解釋中,進一步反思自己是否過度體貼,進而忽視自我內在的想法。或小倫也因為從處女座的自律詮釋裡,瞥見了不曾仔細端詳的自我樣貌,進而有機會嘗試不同的情緒梳理方式。

◆心理上具可親性

此外,心理諮商多半給人深入且專業的印象,加上某些議題的探索較為費時,要處理問題根源可能所費不貲。儘管能提供精準的心理支持,但有時也可能令人覺得過於正式或備感壓力。

星座特質的解讀則不然。其在語言的使用及敘事方式上,是更為親民、易懂的。畢竟,大眾流行文化勢必得採取淺顯白話的詞彙,才能散佈得更快、更遠。

因此,與其說大眾占星學是一種替代心理諮商的工具,不如說它是一個舒緩情緒的橋樑,能協助人們提升探索自我的準備度。

就像過往從不認同神祕學的小倫,在被占星師所說的特質詮釋打中後,反而有機會開始回顧自己的行為,進一步對自我特性有更多的思索。比起走進諮商室,挖掘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為何會使其建構出難相處、追求完美的行為模式,占星師的切入對其而言應該更有效率。

心靈的指引:占星學與心理學閃閃發光


從君君與小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眾占星學所提供的獨特價值—情緒支持與減壓功能。藉由星座特質的指引,他們不僅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心靈的安慰,也逐步學會如何從困境中重新檢視自我,進而對未來找出更健康、更積極的因應策略。

然而,大眾雖能從星座的詮釋中,獲得啟發與可能的方向感,但若需要更深入地處理心理困擾議題,甚至是與精神疾病有關的軸線,心理諮商或醫療專業的結合與介入,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天上的星是一種文化與心靈的連結。它們或許無法改變現實,但能成為黑夜中指引方向的光,讓人們安心地面對未知。無論你/妳是否認同占星學的概念,對我而言,它都可以是一種理解自己與世界的方式。畢竟,無論是心理學、占星學或任何能切中人心的學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所在。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汲取安慰,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策略。


▲圖片/ Freepik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5/3月  第567期

本文摘錄自‎

從星座看情緒—— 占星學如何讓人找回心理平衡?

張老師月刊

2025/3月 第5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