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 2024/6月 第305期
Z世代在多元開放的環境下學習成長,追求活出意義和價值,但隨著畢業後環境、角色的轉變,自然萌生不熟悉的壓力…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24/2月
如今有愈來愈多人選擇轉換跑道,走上一條與原先設定不同的職涯道路。這種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起因於工作自我與理想自我脫節。
遠見雜誌 2023/10月 第448期
總統蔡英文就任八年來,基本工資年年調漲,月薪由最初20008元調漲37.3%,至27470元;時薪也由120元調漲52.5%,來到183元,落實了「照顧基層勞工」的承諾,但為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對這項調薪政策,從最初的期待滿滿走向無感?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3年9月號 No.165
AI的發展確實會對部分工作產生影響,一些重複性高的工作可能會被取代,這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無意義工作」的問題。然而,AI並不是毀滅性的力量,它同時也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發展前景。
看雜誌 2023/7月 第246期
近期有五千多名民眾提案建議全國改制「週休三日」,這項提案政府必須在今年6 月26 日前提出回應,本文撰寫時仍未到時限,不知政府會如何回應,但由各界意見的報導來看,有個重要的因素似乎未受到大家的重視甚至注意,那就是政府和社會制度應該有彈性,來使不同情況、不同偏好的人與產業有合理的自由選擇…
經理人月刊 2023/4月 第第221期
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一場演說中對南方陣營表達同情,遭到一名愛國的北方人士譴責:「總統先生,您怎麼敢對我們的敵人表示善意?這時候您應該一心想著摧毀他們。」林肯回答道:「當我把他們變成朋友時,不就等於摧毀了敵人嗎?」
《財訊》 2023/4月 第682期
未來幾年,嬰兒潮世代退場,1997年之後出生的Z世代將成職場主力;他們對職場的需求已大不相同,即將掀起新一波的企業淘汰賽。
big大時商業誌 2023/1月 第77期
儘管疫後生意復甦,但經濟景氣前景並不看好,面臨可能的員工資遣解雇與工作權益自保,勞資雙方都有法律與權益需爭取。
攻薪計:不想傻傻領低薪,就必須有點小心機
如今,很多求職者在履歷中都增加了「薪資期望值」這一項,如果參加招聘會,企業在收下履歷時也會問一句:「你的薪資期望值是多少?」那麼,這個期望值究竟如何開?業內專家認為,薪資談判應注重細節。
專案經理雜誌 2022/12月 第64期
假設人生是一條從東岸到西岸的火車,中間有大大小小的站,站點之間跨越不同地域、時區、景色,以及文化圈。而在不同階段,坐在車上的乘客,他們的心情有所不同,共處於同一列車廂中的乘客來回替換。從起點到終點,我們彷彿只是「坐在」同一個位置。實際上,我們和我們周遭不斷有事情產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