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搖飲捲到「買公仔送飲料」
文●林洧楨 攝影●郭涵羚 在最「捲」的市場,商業模式也進化得最猛烈。中國服務業面對十四億人口的龐大需求,堪稱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以手搖飲為例,根據GeoQ智圖統計,今年上半年關店年增率高達三六%,倒閉店數逼近一萬二千家,內捲之烈,觸目驚心。 但競爭越烈,創新越快。在號稱上海最文藝的福安路上,一家名為13DE marzo café的手搖飲店正掀起新潮流。它以熊玩偶IP為核心,打造飲品與服飾的複合空間,顛覆傳統銷售邏輯,不是買飲料送公仔,而是買公仔送飲料。同樣一杯飲料,因附加角色魅力,價格翻倍,卻依然吸引排隊人潮。 拉高客單價的策略不只靠商品,更靠場景。該手搖飲店將空間打造成打卡熱點,讓顧客在等飲料時自然走進服飾區,而服飾則是與《哈利波特》聯名的限定款,巧妙引導消費升級。 手搖飲不再只是飲品,而是整間複合店的「引流雞」。吃穿一體、IP聯名雙殺,成功吸引兩類粉絲,擴大消費力道。相較傳統手搖飲店,這類新形態店鋪更具吸客磁場,成為商圈排隊常客。 也因此,中國服務業的創新速度已反轉局勢。過去是中國企業來台取經,如今則是台商組團赴中考察,風水輪流轉。而中國市場競爭之烈,連瓦城、八方雲集等台灣餐飲強者也逐步撤退。台商若想在此突圍,關鍵在於練出越捲越強的韭菜進化術。
手搖飲原料龍頭》 賣家庭號與出海,化解客戶反噬危機 台商鮮活,做為中國飲料業背後的原料軍火商龍頭,感受尤深。因為最激烈的一波內捲,來自兩大霸主——中國茶飲獲利王霸王茶姬與手搖飲全球霸主蜜雪冰城,正掀起品牌全面去中心化的一條龍經營模式。 這場革命,打破原有分工合作的供應鏈生態,目標只有一個:極致獲利。鮮活一度如坐針氈,因為原本九成中國手搖飲品牌都是其客戶,如今卻一個個轉型為競爭對手,昔日優勢瞬間化為危機。 鮮活董事黃薰毅回憶,當年他與哥哥、董事長黃國晃創業,就是靠去中心化取代經銷商,成為原料統一供應商起家。如今角色反轉,客戶要去中心化、取代他們,「中國真的太捲,變化快得令人喘不過氣。」他感嘆。 但走進鮮活昆山總部的戰情室,黃薰毅指著螢幕上監控芒果產地的天氣與溫度數據說:「賣飲料,其實就是在賣水果。」芒果是少數全年皆有需求的常青原料,透過數據掌握產地動態,鮮活正往上游布局原物料,搶先一步。 然而,這場變局不只在上游,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打開下游的產品出海口。黃薰毅也在激烈競爭中,摸索出兩條化險為夷的突圍路徑。 一.是「通路區隔化」。避開自家手搖飲客戶的主戰場,改推楊枝甘露等手搖飲品,轉型為大瓶裝家庭飲用產品,與傳統飲料商劃出界線。鮮活與盒馬鮮生等量販通路合作上架自有品牌,成功切入家庭消費場景,開啟新商機。

▲鮮活董事黃薰毅(上圖左)與經理黃建銓(上圖右)在戰情室分享,將中國成功經驗複製至海外,將是突圍關鍵。在上海福安路商圈,以熊公仔為招牌的中國手搖飲進化店(下圖)成為排隊名店。
二.是「海外開拓」。鎖定尚未「捲」起來的新市場,如美國。當地果汁仍以人工調味為主,鮮活的天然果飲反而成為差異化優勢。同樣一杯飲料,中國售價百元,美國可賣到兩百元,利潤結構更佳。雖然初期缺乏在地農產資源,但中國原料成本低,製成半成品出口,目前尚無關稅障礙,利潤空間可觀。 更重要的是,走出中國後,連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品牌也難以複製一條龍模式,反而為鮮活創造合作機會。不僅能與中國老客戶重新連線,更有機會與全球新客戶共拓市場。 然而,新市場也潛藏著新挑戰。鮮活市調發現,一個看似平凡的杯子,在中國僅占飲料成本一成,到了美國卻暴增至三成至四成。更別提飲品口味的文化差異,在中國精煉出的配方,到了美國可能得完全重來,挑戰與風險倍增。 即便如此,準備率隊出征的鮮活二代、國際事業部經理黃建銓,卻滿懷期待。他說:「我想走出中國內捲鬱悶的環境,挑戰看看海外市場的開放與自由氣氛。」

商周與中國台商的一年一會,今年巧遇王品董座陳正輝(前排右2)與多位台商為上海信義房屋總座林宗聖(前排右3)慶生,現場見證他們交流破解內捲的經驗,共尋突圍之道。
上市櫃餐飲品牌》 賣儀式感大膽漲價,上半年營收飆 在中國越捲越強的服務業戰場上,鮮活並非孤軍。在上海信義房屋總經理林宗聖的慶生餐敘中,王品董事長陳正輝、大成集團餐飲服務群總經理魏碩祺、撈王董事長李裕成等十多位仍在中國奮戰的台商齊聚一堂,席間更有台商私下分享,如何在內捲地獄中殺出一條生路。 其中最高潮迭起的,是一位上市櫃連鎖餐飲業董娘的親身經歷。面對價格廝殺與消費降級,她率領團隊全力研發一套售價不到人民幣兩百元的雙人套餐,從食材到流程極限壓縮成本,終於擠出利潤。 但她很快意識到,薄利多銷撐不起營收。於是再度帶隊學習如何拍抖音賣套餐,開拓出海口。完成後又發現,若不改變利潤結構,終究難以長久。她開始重新思考品牌價值,最終找到答案賣「儀式感」。 他們最新推出的雙人套餐逆勢漲價至近人民幣六百元,不只加入戰斧牛排等高級食材,更學會了「如何一道一道的優雅上菜」,她說:「想把餐賣貴,就不能一次上光,要讓顧客感受每一道的儀式。」靠著這一連串的學習與轉型,該餐飲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繳出營收雙位數成長的亮眼成績。
保溫瓶大廠》 新品也敢打下Outlet,就為止損保勝率 另一位保溫瓶大廠的零售執行顧問私下透露,他們能在中國內捲地獄中逆勢成長,關鍵在於兩大策略。 一是「精準選點」。不只研究商場、購物中心、Outlet三類據點的銷售特性,還深入分析操盤經理人的風格是擅長開幕造勢,還是具備長尾效應,再依據產品特性靈活搭配,提升銷售勝率。 二是「果斷斷捨離」。中國已從供不應求的增量市場,轉為供過於求的存量市場。即使是新品,只要嘗鮮期反應不佳,便迅速降價轉至Outlet出清,避免滯銷變庫存,果斷止損。 在中國這座韭菜內捲競技場中,台商不再只是被動應戰者,而是主動進化者。從飲料到餐飲、從商品到場景、從成本到價值,他們用一場場實戰,證明:只要肯學、敢變,就能在最捲的市場進化出最強本事。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中國手搖飲 台商5招內捲創新殺出生路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