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談判接力賽 狂人總統以美國市場要脅天下
各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過程來看,川普儼然已把「美國市場」當成核彈,利用核彈級的威脅火力對各國予取予求。川普任期尚有三年,經濟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台灣,必須有所警醒。 撰文 林芷圓、楊紹華 七月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密集公布與世界各國的關稅談判結果;其中,韓國不僅爭取到與競爭對手日本相同、且低於台灣的十五%關稅稅率,還成功守住極為敏感的農產品市場,包括三十個月齡以上的牛肉、水果、稻米等,美國貨仍無法長驅直入。整體來說,這場關鍵談判,韓國算是打了漂亮一仗。
有人投其所好 韓國加大投資,贈送口號棒球帽 韓國怎麼做到的?首先是善用民意。談判成員之一的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當於經濟部)部長金正寬表示,他特別把一張極具震撼力的照片帶在身上:二○○八年,韓國光化門廣場前上萬民眾,抗議當時甫上任兩個月的新政府準備開美國牛。「這張照片,對於讓美國人理解我們的疑慮很有幫助。」金正寬說。 但這招並不是讓川普鬆手的主要武器,真正的必殺招,還是韓國承諾將投入一千五百億美元,支持美國造船工業復興。對川普來說,這當然是份真金白銀且能符合美國所需的厚禮,但謹慎的韓國官員為確保「送禮送進心坎裡」,甚至在「包裝」上都煞費心思。 根據韓聯社報導,這項造船合作案,韓國官方原本擬定的名稱為「韓美夥伴船計畫」(KORUS Partner-Ship),但在出發談判前,一位產業通商資源部海洋設備課的人員忽然提議,不如模仿川普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把計畫名稱改為「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 小課員拍川普馬屁的奇想,立刻獲得韓國談判團採納,各種周邊花招也應運而生;例如,作為伴手禮,韓國談判團特別仿照川普最愛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棒球帽,製作了十頂印有「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字樣的帽子。 此外,川普總愛拿巨大看板宣揚戰功,韓國出發談判前,金正寬也把合作造船的內容簡化,轉為一張巨型海報,「比起複雜文件,美國決策者對簡單的視覺資料,更容易接受。」金正寬說。海報面積約莫一平方公尺,先是包覆白布保持神祕,直到送至川普面前,才戲劇性地拆開大禮,「川皇」見之甚喜。 協議宣布之後,金正寬也大方公開談判祕訣,除了報告時必須言簡意賅,「也要多誇讚川普,說他偉大。 不止端出實質牛肉,還要費盡心機在各個細微層面都力投川普所好,這樣的韓美談判現場,在未來三年的川普任期內,恐怕已然成了各國與美國打交道、攸關貿易與經濟命脈的某種現實。 「過去我們談貿易,談的是如何彼此互利。但川普的想法是,既然我開放美國市場給你,那麼,我就是老大!」中經院院長連賢明這麼定調。 從川普對各國的談判過程屢屢可見,這個史上僅見、挾「美國市場」當老大的狂總統,用對等關稅大棒打擊的範圍已不只是貿易,更包括了他國的內政、外交,甚至司法。 例如川普在七月三十一日的貼文,對關係緊密的盟友加拿大嗆聲:「加拿大剛剛宣布支持巴勒斯坦,這會讓貿易協商變得非常困難。」八月一日川普簽訂行政命令,除了《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涉及的產品,其餘加拿大輸美商品將被課徵三十五%的高關稅。

有人強硬反擊 巴西提高稅率,直批不接受干涉 又如印度,川普在七月三十日的貼文直言:「他們總是跟俄羅斯買軍備,並且與中國一樣,都是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買家,因此,從八月一日開始,印度將支付二五%的關稅,以及罰款。」 更誇張的案例是巴西。在七月九日寄給巴西的信件中,川普強調:「巴西對前總統波索納羅(Jair Bolsonaro)的審判不應該進行。從八月一日開始,我們將對任何和所有運往美國的巴西產品收取五○%關稅。」 在四月二日川普首度公布對等關稅稅率時,巴西的稅率是「天堂」等級的一○%,九十天後稅率從天堂掉到地獄,巴西總統魯拉當然極為不爽,直批無法接受川普干涉巴西內政,並宣布對美國祭出五○%的對等關稅,予以反擊。 八月一日對等關稅最後公布日,白宮官網一口氣揭露包含台灣在內,六十九個國家地區關稅稅率,不到一個月前才被嗆要課徵五十%關稅的巴西,表面上雖然「對等關稅」回到一○%,但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下令對巴西另加四○%關稅。超過半數的商品依然要課總稅率五○%,等於仍困在地獄原點。 不過若論談判底氣,最有可能淪為川普魚肉的,還是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的國家。據二四年資料,在美國的三十個主要貿易夥伴中,對美貿易順差占當年該國GD(國內生產毛額)比率最高的五P國,依序為越南、愛爾蘭、台灣、墨西哥、泰國等。其中,隸屬歐盟的愛爾蘭製藥業發達,去年對美出口額的五八%來自藥品,至於越、台、墨、泰四個國家,則為典型的「世界工廠」。
有人大開城門 日本降低美車安檢標準,歐盟也吃驚 除了上述國家,也有不少成熟經濟體對美國市場依賴頗深,以日、韓為例,對美順差占二四年GDP分別達到一.七%與三.五%;非屬歐盟的瑞士,除了對美順差占GDP總額達到四.一%外,二四年瑞士對美順差「年增」三八四億美元,更占當年整體GDP年增量的一二四%以上,僅次愛爾蘭;這兩個歐洲國家,也成為二四年經濟「成長」最仰賴美國市場的經濟體。 分析上述各國近來的關稅協商結果,不難感受到談判團隊的煎熬苦楚。 以獲得大幅調降稅率的國家來說,越南從四月二日的四六%變成二○%,但境內各產業市場完全對美開放,並被要求嚴格控管原物料來自中國的洗產地問題(詳見本刊第一四九二期)。泰國從原本的三六%降為十九%,代價除了「泰柬停火」、承諾買波音飛機與美國天然氣外,還一口氣讓九成、共計一.一萬個品項的美國貨零關稅,並將放寬美國產品檢疫標準、通關審查等。 韓國費盡心力達成十五%稅率,也守住農產品關鍵戰場,但包含造船計畫,韓國此番對川普承諾的總投資額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對比日本準備投資美國五千五百億美元,韓國投資額約是日本的六四%,但韓國的經濟規模僅有日本的四六%,換言之,比起日本,韓國準備繳給美國的投資額,顯然更不划算。 不過,日本也有滿腹苦水。跟韓國比,日本這回不但棄守農產品,在汽車市場上,日本的讓步也頗受爭議。七月二十三日,白宮官網公布的總統行政命令出現一句:「美國汽車的標準,將首次在日本獲得批准。」這代表日本將放寬目前對美國進口汽車的安全檢查標準。 過往,當美國車進口至日本後,必須經過日本官方檢驗才能上市。今年四月川普曾舉例:「日本把標準和測試都搞得非常困難。他們把保齡球從二十英尺高空扔到車頂上,只要車頂有個小凹痕,他們就會說:『對不起,你的車不符合標準。』」 新協議通過後,日媒解讀,未來美國車廠只要附上在美國測試的安全證明,不須經日方檢驗,即可進入日本市場。對此,歐洲運輸安全委員會已發表聲明,警告歐盟代表團與美國談判時「絕不能仿效日本」,表示:「車輛安全標準並非貿易壁壘,而是基於科學的公共保護措施。」 至於歐盟,七月二十七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川普敲定十五%的關稅稅率,但對部分細節卻各說各話。例如,馮德萊恩認為此協議規範歐洲藥品輸美的最高稅率就是十五%,但白宮卻說藥品關稅未來仍有調升可能。這個「不確定」,也讓經濟與製藥業極度仰賴美國市場的愛爾蘭提心吊膽。

挾美國市場令天下 面對狂總統,台灣應思考降低對美依賴 但比起愛爾蘭,非屬歐盟的瑞士更為慘烈。七月三十一日,瑞士總統坦言無法與美國達成共識,隔日,美國正式公告瑞士適用的關稅稅率,從四月二日訂定的三一%,拉高到三九%。顯然,對於「經濟依賴美國卻又不願乖乖聽話」的國家,川普決定痛毆示眾、殺一儆百。 台灣呢?去年台灣對美順差金額占GDP比率達九.四%,排名全球第三;去年台灣對美順差的「增量」,占整體GDP增量近八○%,也是世界第三。無論就經濟量體或經濟成長來源看,台灣都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這也墊高了與川普老大的談判難度。 八月一日,台灣的關稅揭曉,高於日韓的二○%稅率,被政府以「暫時性」定調,表示後續將與攸關半導體關稅的美國「二三二條款」調查整併協商。外界揣測政府說法的言下之意,似是暗示雖然對等關稅稅率高於日韓,但未來在半導體關稅的談判上,有望談到一個更有利的稅率。 但要達到這個目標,「我認為難度不低。」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就她的理解,相較於在台灣生產,半導體廠赴美設廠的成本增加幅度約二○%,「如果半導體關稅只有二○%,與赴美生產的成本增加幅度相當,廠商就沒有到當地設廠的誘因。」 不過,「經濟高度依賴美國市場」仍是台灣面對川普的最大罩門。從各國談判結果來看,「這些談判內容已脫離單純的關稅層面,更有川普對各國的政治要求與其他戰略目的。」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以此解讀。事實上,日前也有消息指出,川普開給台灣的降稅條件,即是要求台積電入股英特爾四九%,並加碼投資美國四千億美元。 無論傳言真偽,辛翠玲仍急切指出,台灣現階段應設法降低對美依賴、走向市場多元化,「過去蔡政府曾嘗試讓台灣從中國市場引流出來,推動新南向,這至少是一個政策方向,現在談『多元化』也是同樣概念,台灣已經不能再用『美中脫鉤』的舊思維來理解全球戰略現況。」 站在全球地緣政治最前沿的台灣,眼見七月以來談判大戲中,川普展現的囂張氣焰,「降低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已絕對是必須思考、並求擺脫川普指點的長遠解方了。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台灣該如何擺脫川普指點?
今周刊
2025/8月 第149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