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家靠副業超越龍頭
從木村拓哉也穿的條紋襪,賣到進口電動車、還舉辦時裝秀。日本全家如何掀起超商革命,讓消費者願意為了一雙襪子走進便利商店? 文—蔡娪嫣 只要持續展店就能成長的時代,早已結束,」日本第三大便利商店品牌Lawson社長竹增貞信的一句話,道出日本超商業的困境。日本全國超商店數在二○二一年突破五.六萬家後幾乎停滯,市場進入飽和,要維持成長,得設法提升單店業績。 在這樣的環境下,「老二」全家(FamilyMart)卻屢創佳績,現有店鋪的平均日銷額已連續四十個月高於去年同期。二五年三月至八月間,更是在獲利、全店銷售額與全店平均日銷售額的成長上,超越了龍頭7-Eleven。 全家怎麼做到的?答案藏在一位看似「不務正業」的社長身上。 一九八六年進入伊藤忠商事的細見研介,曾被視為「伊藤忠下一任社長候選人」。二○二一年三月接任全家社長後,細見利用全日本一萬六千三百家門市的規模優勢,啟動一連串顛覆超商想像的改革──賣起時尚服飾、經營廣告媒體、導入AI重整營運結構。 上任後,細見研介的第一步竟是「賣衣服」。店內的應急衣物區,被改造成高設計感的服飾品牌「Convenience Wear」。從襪子、T恤到外套,講究品質與風格,媲美Uniqlo且更平價。 木村拓哉穿過的「全家條紋襪」造成轟動,五年賣出超過兩千八百萬雙,帶動全家服飾年銷售額突破一百五十億日圓,讓許多人第一次「為了買想穿的衣服」走進便利商店。 這只是開始。走進日本全家,櫃檯上方螢幕播放著新人偶像的廣告,甚至開放居民曬出萌寵影像。這套名為「Family Mart Vision」的數位看板系統,導入上萬家店舖,每天觸及逾千萬人,不僅帶來廣告收益,也提升來客率與停留時間,為門市創造新的營收來源。 為了讓加盟店營運更有效率,全家門市同時導入平板AI助手能依據店長個性,提供補貨、陳列與營運建議。 細見研介認為,若十個人能做的事,九個人就能完成,等於提高了每人生產力,企業也能以更高時薪回饋員工。現在,員工普遍認為,「沒有AI,就無法順利運作現場。」 透過改革,全家在通膨與缺工時代找到新出路。二五財年第二季,事業利益達六一六.六億日圓、年增近兩成,加盟店利潤也較疫情前成長三成以上。近年來,全家的單店日銷售額與加盟店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細見研介說,轉型核心是從「以店舖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過去把店舖視為事業的核心,但如今顧客的生活橫跨實體與數位,必須更深入理解,對顧客來說,什麼才是真正的便利。

▲日本全家獨創自有品牌ConvenienceWear,獲強烈迴響。(日本全家提供) 日本FamilyMart 成立/1981年9月1日 代表取締役社長/細見研介 成績單/2024年3月∼2025年2月營業收益5037億日圓、事業利益850億日圓。截至2025年2月,市佔率26.3%。 門店數/截至2025年9月底,日本門市1萬6351家 細見研介 出生/1962年 現職/日本全家代表取締役社長 經歷/1986年畢業於神戶大學經營學部,進入伊藤忠商事,長年負責服飾與雜貨的品牌行銷。2019年出任伊藤忠商事執行役員、第八公司總裁,負責生活消費事業。2021年起擔任全家便利商店社長。 座右銘/去沒有人去過的地方,做沒有人做過的事
然而轉型有那麼容易嗎?以下是支撐全家轉型的三大心法:
心法一:讓顧客願意特地來一趟 日本全家挑戰進入誰都沒想過的服飾領域。對多數人而言,超商衣物只是「不得已才買」,但細見研介想的是,「能不能讓人為了買衣服,特地走進來?」 構想大膽,卻符合便利商店進化史。五十年前,日本超商開始販售飯糰時,「飯糰是在家親手捏來吃的」仍是社會常識,沒有人會特地出門買飯糰;而近年超商現煮咖啡的成功,再次顛覆了人們買咖啡的習慣。 二一年,全家以「好素材、好技術、好設計」為核心理念,推出自有品牌「Convenience Wear」。由時尚品牌Facetasm主理人落合宏理操刀設計,母公司伊藤忠商事支援製造。伊藤忠商事以紡織起家,擁有完整的布料採購與生產體系,使落合的設計能以高品質落地,同時維持親民價格。 第一個爆款於是誕生──象徵全家藍綠配色的條紋襪。品牌負責人須貝健彥回憶,當初不少人懷疑「全家配色的襪子賣得出去嗎?」結果上市即搶購一空。 吸引消費的關鍵首先在於明快、可愛的設計感。落合宏理說,「全家的品牌色,正是日本超商文化的『酷感』象徵。」這雙襪子不僅讓人重新看見身邊早已習以為常的品牌,也驚覺「原來全家配色,其實挺可愛的!」 全家襪子具備高緩衝性與抗菌除臭功能,他們相信,只要穿過一次,消費者就會愛上。須貝健彥說,「從襪子開始是成功策略,襪子不像T恤有強烈品牌偏好。」 以此為起點,全家擴展服飾商品種類,同時舉辦時裝秀、推出與Netflix等品牌的聯名商品,擴大熱度。 今年二月,被喻為「潮流教父」的品牌Human Made設計師Nigo(長尾智明)就任全家創意總監,不少人表示,「如果是全家,這樣的事也不奇怪。」全家成功挑戰社會認知,讓人們期待,走進超商也能買到想穿的衣服。
心法二:驚喜比打折更受歡迎 為了提高單店利潤,促銷成了提升滿意度、吸引來客的武器。行銷本部負責人橋本剛說,「全家的行銷信念,除了讓顧客開心,還有『不造成話題不行』。」 最具代表性的是掀起社群熱潮的「加量四○%作戰」。自二一年起,全家推出「價格不變、份量多四○%」的活動,由於引發熱烈迴響,已連續舉辦五年。 「價格不變、份量多四○%」,比「打八折」更能吸引消費者。橋本剛指出,起初擔心「客人吃得完嗎?」但後來發現,顧客會分次食用或分享,在物價上漲時代,「壓倒性的超值感」最能打動人。 橋本剛透露,透過事前準備與採購效率,仍可維持合理利潤。有趣的是,為確保「有感加量」,部份商品甚至實際加量六成,引發網友笑稱「全家是不是不會算四○%啊」,意外成為最佳宣傳。 「驚喜」成為最具威力的成長策略。根據全家統計,平均起來,加量活動期間的銷售額是平時的三倍,也帶動非活動商品銷售。

▲「全家條紋襪」讓人驚覺品牌配色其實很可愛。(謝寬攝)
心法三:抓住顧客每秒的注意力 許多顧客在結帳時,會被收銀台上方的大螢幕吸引。日本全家近年積極發展「數位看板」事業,每天吸引約一千兩百萬人觀看。 起初播放的是店內產品促銷,如「炸雞搭飲品折一百日圓」,如今用途更廣,例如:地方政府宣導與企業徵才。全家還與韓國現代(Hyundai)合作,在店鋪宣傳停車場舉辦試乘活動,短短一週就賣出數十輛電動車。 細見研介表示,便利商店每天都有男女老少來訪,是不必劃分年齡層與收入的場域,正是成為媒體的最大機會。透過分析看板的觀看率與觀眾屬性,再加上整合支付功能的「FamiPay」所累積的交易與會員數據,全家正建立以數據驅動的零售媒體生態系。 他指出,「全家的零售媒體事業已成長為亞洲最大規模之一,光是媒體相關業務的營收就已突破一百億日圓。」從等待顧客上門,到經營每一刻的注意力,全家正把顧客的存在轉化為長久資產。 展望未來,細見研介表示,將便利商店視為「零售通路」,能做的事終究有限,但若定位為「社會基礎設施」,就能開啟更多可能;全家的目標不僅是成為業界第一,更要持續貼近人們生活,創造新時代的「便利」價值。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超商也能辦時裝秀?
天下雜誌
2025/11月 第836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