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缺工困境 日本百年傳產轉型實錄

拚加值!關谷釀造把清酒客製化、高木陶器研發變色杯


日本愛知縣是製造業產值最高的城市,和台灣一樣,當地的傳統產業也面臨人力老化的問題,看百年酒造、陶器廠如何轉型,用創新永續經營。

撰文/陳葦庭

一層樓高的甑(蒸米的大型蒸籠)飄出陣陣米香,兩旁站著二名成年男子,忙著將剛蒸好的酒米倒入輸送帶。另一旁桌子圍滿穿著防塵衣的人員,反覆用雙手翻動熱騰騰的米,使其快速降溫後能順利在自動化的米麴箱中發酵。


▲關谷釀造社長關谷健(左)和本事選酒創辦人徐子育(右)攜手將日本酒小批次客製化包桶生意推廣到台灣,2024年的產能已經滿載。攝影·陳葦庭

關谷釀造
成立:1864年社長:關谷健
主要業務:日本酒
客戶:每年約15億日圓(約台幣3.3億元)

愛知縣》關谷釀造
兼顧自動化精品化 提升價值


這裡是日本愛知縣有一六○年歷史的日本酒造——關谷釀造,每年生產約一四○萬瓶日本酒,營收逾十五億日圓(約三.一億元新台幣)。

不只如此,該公司位在豐田市的酒造吟釀工坊,雖然每年產量只有六萬公升,但業績卻是其他相同規模酒造的兩倍。去年,該酒造更攜手台灣代理商本事選酒、台灣冠軍茶園「徐耀良茶園」共同合作,推出台日首款東方美人茶梅酒,首批七○○支剛上市就銷售一空。

很難想像,一家位在日本中部山區的地方酒造,廠內居然有逾半數設備都已經自動化。「必須同時兼顧自動化和精品化才能提升價值。」關谷釀造第七代社長關谷健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一語道破他的經營哲學。

其實,關谷酒造的轉型,背後是來自於日本人力老化,及勞動法規愈趨嚴格的壓力。

時間回到一九九○年代,當時,專門負責製作日本酒的杜氏(釀酒職人中的最高責任者)出現一波退休潮,政府也修正《勞基法》,規定勞工每周最多只能工作四十小時。

但,釀造日本酒是高勞力的產業,從精米、蒸米、製麴、製作酒母到上槽、裝瓶,都得靠老經驗的藏人(釀酒的職人)長時間手工製作。面對人力缺口,一向講求遵循古法的百年酒造,也不得不調整經營策略。

他們思考,日本酒市場雖大,但品質、價格較高的「特定名稱酒」只占二成,若能導入設備,運用數據,有效率地提升酒造內特定名稱酒產量,就有機會在人力、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維持或提高營收。

只是,在那個釀酒機械設備還不普及的年代,關谷釀造的轉型並不順利。

「一口氣要買很多設備需要很多資金,小酒造根本沒辦法負荷,何況機械設備還不成熟,沒辦法一次到位,自然難以兼顧酒的品質。」回憶起當時投入自動化生產的過程,關谷健直言甚至有不少觀念傳統的杜氏不看好。


▲關谷釀造本社內有許多自動化機械,就連蒸過的米,都用輸送帶設備送往下個步驟。攝影·陳葦庭

他們花了十年時間,逐步汰換設備,改善廠房結構、購置精米機,還找上日本三菱農機開發可自動監測溫度,且自動調整擺放位置的米麴箱。「以前每二小時要量一次溫度,調整箱子的位置,確保酒米發酵均勻,如今導入了設備,至少省二個人力值夜班。」關谷健說明,目前酒造產能已是二○○○年的兩倍,但公司的人力卻和當時差不多。

真正讓關谷釀造將清酒附加價值提升的關鍵,是○三年,他們開出了旗下第二家酒造——吟釀工坊,作為員工的育成中心及新品研發基地。

「如果員工太仰賴機器,恐怕會失去了手工製作的能力。」關谷健不諱言,在引進自動化設備十年後,他意識到,年輕同仁並沒有傳統釀酒的經驗,若是不培訓,這個手工技藝有一天恐會失傳。

為此,他在吟釀工坊採用傳統釀造工法,所有流程都以人工方式進行,由於新廠的產能只有舊廠的十分之一,因此不會增加太多的人力負擔。而關谷健也透露,儘管產能較低,團隊卻能更有彈性去調整酒米、酵母等配方,以開發新酒款,有利於公司推出貼近市場的商品。

後來,他們更利用低產能優勢,推出全日本首個「小批次包桶」服務,為消費者客製化清酒。傳統清酒釀造一桶酒就高達四千公升,一般消費者根本不可能有能力負擔。但,關谷健認為,吟釀工坊的定位本身就是產能小的酒造,若能提供每次生產約一○○瓶清酒的少量客製化服務,就能以附加價值提升毛利。

「從酒米、酵母到瓶身都可以自己挑選,曾有客人還指定用泰國米釀酒。」他自豪地介紹著,更不諱言目前吟釀工坊有三分之一的營收都來自小批次包桶,而該項服務的回購率更是高達五成,也印證該策略確實符合市場需求。參與包桶的日本頂級和牛燒肉店旺盛苑創辦人施順超認為,有別於其他酒造,消費者只能根據現有酒款挑選,關谷從酒米、精米步合到酵母全程都能客製化,餐飲業者更能根據料理推出獨特的餐酒搭。

今年,他們的代理商本事選酒,更將這項服務推廣到台灣。本事選酒創辦人徐子育表示,過去關谷以內銷為主,這次雙方合作,將小批次包桶推廣到台灣,不只協助他們打開海外市場,也讓成立不到三年的本事選酒,在台灣日本酒界走出一條差異化的路。

靠著自動化生產和量少而精緻的手工釀造,關谷釀造從傳統走向創新。只是,一如台灣多數傳統農業,該酒造產品目前仍有近九成產品銷往愛知縣內,如何持續擴大通路,將是關谷健開拓事業版圖路上最大的挑戰。


▲高木陶器社長高木正治在疫情前開發出碰到冷水就會變色的櫻花冷感杯,還透過一系列直播,在網路上暴紅。攝影·陳葦庭

高木陶器
成立:1887年社長:高木正治
主要業務:美濃燒、餐具、器皿
客戶:全日空、札幌啤酒、日本各大米其林餐廳

岐阜縣》高木陶器
做出差異化 櫻花冷感杯暴紅


同樣致力在傳產轉型的,還有以美濃燒聞名,位在日本岐阜縣多治見市的高木陶器。

白色的杯子,上面繪著一棵枯樹,冰涼的清酒倒下,一瞬間,原本光禿禿的樹枝,瞬間長滿了粉色的櫻花。

這是該公司於二○年所推出的專利產品「櫻花冷感杯」,只要在容器中倒入攝氏十七度以下的液體,杯子上的圖案就會變色,日系啤酒Orion、SAPPORO札幌啤酒都是客戶,還被使用在日本全日空的頭等、商務艙中。

而該產品的幕後推手,就是現任第五代社長,現年五十歲的高木正治。

一三年,日本和食被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他認為,器皿和料理密不可分,在推廣和食的同時,日本美濃燒也有機會被世界看見。

為此,一三年起,他積極參加各種會展,跑遍港澳、中東和歐美,卻發現啤酒杯、香檳杯才是市場主流。

一八年,高木正治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瓷器的轉印貼紙會隨著溫度不同改變的技術。他思考,春天的櫻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意象,若能將櫻花盛開的樣子用溫度呈現,就能在既有的產品上,做出差異性。

一開始,這項產品開發並不順利。

原來,在燒製的過程中,變色貼紙的顏色很容易因為溫度變化產生誤差,往往一次失敗,就得再花兩個月的時間校正。因此直到一九年底,高木團隊才正式研發出首款以四季為主題的冷感杯。而當他準備大展拳腳推廣到海外時,疫情又讓計畫止步。

但,高木正治並沒有放棄,他將產品放到網路上,透過臉書、Twitter直播行銷,卻意外跟上了社群打卡的風潮。產品一炮而紅後,也讓他陸續接到米其林餐廳、航空公司跟啤酒大廠的訂單。目前,光是冷感變色杯,就占高木陶器整體營收的十五至二五%。

而高木正治也預告,儘管目前外銷只占十五%,但隨著愈來愈多海外旅客赴日,接下來將強化送禮市場,期盼透過各種方式,讓美濃燒登上世界舞台。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4/5月 第1429期

本文摘錄自‎

面對缺工困境 日本百年傳產轉型實錄

今周刊

2024/5月 第1429期

今周刊 2024/5月 第14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