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提醒|中醫西醫雙管齊下.擊退疼痛有方法 中醫古書提到「氣不通則痛」,所以要緩解疼痛,必須讓身體的氣通暢,除了按摩穴位之外,運動也能夠幫助全身的氣血通暢。廖婉絨中醫師指出,由於本身具有復健與中醫兩種專業,因此將兩者合二為一,設計出一套「動態穴位按摩法」,結合西醫的復健運動,搭配中醫穴位按摩,緩解疼痛的效果更加倍。
偏頭痛.認識率谷穴 「率谷穴」具有平肝熄風舒經活絡的功效。正確位置在於,在頭側部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約兩指幅寬度)處。也是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交會穴,為治偏頭痛之要穴。 按摩動作要點 按壓率谷穴配合頸部側彎。 1.正坐,右手舉高過頭,用右手中指按壓左側頭部的率谷穴。 2.維持上身平正頭部向右側彎,並以右手按住頭部,慢慢將右耳靠近右肩。感覺左側頸部肌肉有輕微被拉緊,保持6秒,再回到原位如此重複10次。 3.再換按壓另一側率谷穴,重複10次,一天3~5回。 頸椎痛落枕.認識天柱穴 「天柱穴」位於後腦杓,後髮際正中旁開約兩指幅寬(食指與中指併攏的寬度),左右各有一穴,相當於脖子後方突起的肌肉(斜方肌)外側凹處即是。可以治療肩背疼痛、頸項筋急不能轉,是治療落枕之要穴。 按摩動作要點 按壓天柱穴配合頸部前彎,後仰動作。 1.正坐,以雙手拇指壓後頸項部的天柱穴。 2.維持上身平正,頸部緩慢俯彎下看,俯彎到感覺輕微疼痛的位置保持6秒。 3.接著頭頸部緩慢後仰上抬,抬到感覺輕微疼痛的位置,並維持6秒。 4.俯彎後仰動作重複10次,如此算一回,一天3~5回。 肩頸僵硬痠痛.認識肩井穴 「肩井穴」位於頸椎與肩端之正中點,肩部肌肉高處之凹陷中。取穴時,以左側手搭在右肩上,中指按壓處即是。適度按摩有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可治頭頸痛,頸項強急(臨床表現為頸項部肌肉緊張、僵硬,活動不利,疼痛劇烈)不得回顧,肩背部疼痛、臂痛、落枕等病症。 按摩動作要點 按壓肩井穴的同時,配合頸部低頭側彎動作。 1.正坐,右手上舉搭在左肩,以右手中指壓左肩的肩井穴。 2.維持上身平正,頭部緩慢向右前下方側彎,感覺左側後方頸肩部肌肉有輕微被拉緊的感覺,保持6秒,再回到原位動作,重複10次。 3.再換按壓另一側肩井穴,重複10次,兩側重複10次算一回,一天3~5回。 
Tips 提醒|對付經痛按摩有絕招 當女性有生理痛問題時,可透過按摩「關元穴」來緩解不適。而關元穴的位置在於肚臍正下方三寸(相當於四指併攏寬度)。 關元,又稱下丹田,是元氣出入的重要關卡,也被認為是腎氣停駐的地方,具有補腎氣的功效,掌管人體先天之氣。按摩時,可維持坐姿(或仰臥),雙手交疊置於肚臍下的關元穴,持續揉按穴位3~5分鐘,使熱覺深透丹田。
膝蓋痛.認識內膝眼穴、外膝眼穴 膝關節彎曲成90度,髕骨下兩側有凹陷,形如眼窩,故稱膝眼,其穴在內側凹陷者名「內膝眼穴」,在外側凹陷者名「外膝眼穴」。 按摩兩穴具有疏經通絡,能達到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疼痛,下肢麻痺,屈伸不利。 按摩動作要點 按壓內外膝眼穴,同時得配合膝蓋彎曲伸直動作。 1.正坐,膝蓋彎曲成90度雙腳平踩於地面。 2.右手大拇指按壓在右膝內膝眼穴,右手食指則按壓右膝外膝眼穴。 3.右膝慢慢伸直與大腿相平,保持6秒,再慢慢彎曲回到動作1位置,並重複10次。 4.左膝同樣動作重複10次,如此算一回,一天3~5回。 閱讀完整內容